金先生哈哈大笑:「張大廚謙虛了,您讓我想起了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這個土豆泥讓我想起紅房子西餐館,也讓我想起了夏日石庫門裡的傍晚。」
「是。這個土豆泥就是紅房子轉成紅旗餐廳後,裡面的廚師長調來了錦華飯店,他教我的。」張大廚說道。
「很不錯。」
兩家的水平不在一個層次上,第一個環節錦華得分就高出了許多。
熱菜比拼環節開始,張大廚和徒弟兩人不緊不慢,準備了雞肉、牛肉和豬肉肉糜。
趙大廚父子在灶前站定。趙平安往炒鍋里倒入菜籽油,熱油一圈圈潤開鍋底後,勺子一勾,一團肉末滑入鍋里,快速炒到肉末酥鬆,再加入辣椒、蒜末、薑末和豆瓣醬,一勺黃酒、一勺熱水入鍋,蒸騰的辣香瀰漫全場。
趙平太郎將焯過水的豆腐遞給趙平安,豆腐入鍋,調味、勾芡一氣呵成。一道香辣得讓人流口水的麻婆豆腐出鍋。
就在此時,張大廚揭開了他的粽葉扎肉的鍋蓋,收汁後的扎肉香味濃郁得讓人食慾大開。
他們的案台上,一排盤子裡放著小飯糰。
張大廚剪開稻草繩,露出顫巍巍的五花肉。他切下一塊,分成三份,將五花肉放在飯糰邊上,他的徒弟再添上一片碧綠的青菜。
兩家的第一道熱菜一起端了上來。
岳寧還是選擇先嘗麻婆豆腐。趙大廚說她教日本主婦瞎做「麻婆豆腐」,但他做的這道麻婆豆腐也不正宗。傳統的麻婆豆腐用牛肉,當然,岳寧從不認為用牛肉是必須的,她自己做菜時牛肉和豬肉隨意搭配,最喜歡的是牛肉和豬肉各半。可惜,趙大廚的調味太單薄了。岳寧是用花椒粒熬花椒油,而趙大廚是靠最後撒的花椒粉。
他們一上來就針對岳寧,主持人見岳寧已經嘗過麻婆豆腐,便過來問她:「岳大廚覺得這道麻婆豆腐做得怎麼樣?」
「麻婆豆腐是一道家常菜,趙大廚也做出了家常味道。」岳寧的點評儘量委婉。
然而,岳寧的委婉點評,對已經積了一肚子火的趙平安來說,無異於是挑釁。他放下鐵勺,轉頭道:「別光說,那你倒是讓我看看,什麼是不家常的『麻婆豆腐』。」
場上的觀眾頓時沸騰起來:「寧寧,看你的了!」
「寧寧,燒一個,讓他長長見識!」
岳寧站起來,對觀眾席說道:「先看比賽,看完我再做菜。」
她轉頭看向趙平安:「趙大廚,您先比賽。賽後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伸手不打笑臉人,趙平安深吸一口氣:「好。」
岳寧轉頭對盧卡斯說:「吃肉。」
盧卡斯用勺子切下一塊小扎肉,叉下去的感覺像是切奶油奶酪,柔軟得不行。他塞進嘴裡,立刻感受到了植物的清香,特別獨特。
「很好吃。」他跟皮埃爾說,「上次在北京怎麼沒有吃到這麼好吃的菜?」
「沒找到合適的人,或者沒找到那麼好的店。」皮埃爾答道。
「但岳寧知道最好的廚師在哪裡。」尼古拉斯說道。
評委席上的石川說,應該吃一整塊肉配上一大碗飯,他這麼一說,得到了宮本和岩西的支持。日本的照燒類菜餚偏甜口,這個菜很對他們的胃口。
福山樓隨後又上了一道熱菜,干燒大蝦。鐵盤還在滋滋作響,一大盤開背去線的大蝦整齊碼放,茄紅色的外殼裹著濃稠醬汁,蔥段和薑片零星點綴。
岳寧用公筷夾起一隻,蝦殼與蝦肉微微粘連,番茄醬和豆瓣醬共同構成了這道菜的紅亮色澤,口感甜辣,調味是對的,但干燒沒有燒到味,只是外面裹了芡汁。
「這醬汁直接勾了水澱粉。」金先生用勺子撥弄盤底的芡汁,「干燒講究『亮油抱汁』,蝦肉該吸足料汁的複合味,可這蝦吃起來像被醬汁浮著走。」
趙大廚只能竭力忍著自己的脾氣。
錦華這邊,叫花雞也出爐了。叫花雞被端上台時,外層的荷葉已被烤得脆裂開。張大廚戴上棉手套,用木槌敲擊泥殼,「咔嚓」聲中,混著黃酒香的蒸汽升騰,泥殼下的四層荷葉依次展開,露出油潤發亮的雞身,雞皮呈現出焦糖色的光澤。
張大廚用刀切開雞腹,蒸騰的熱氣中,酒香、荷葉香和雞肉的香氣混雜在一起。刀叉切開雞腹,黃油般的雞油緩緩流出,露出裡面的餡料,香菇、筍丁和火腿,又是另一種味道。張大廚把餡料分裝到各個盤子裡,再把雞肉切成小塊,一勺餡料配上一小塊雞,送到了評委和嘉賓面前,剩下的全歸了觀眾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