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可能是有一點不同的——因為不是一個殺手,而是兩個!
荀侍郎不知道,其實應該是三個……
刀劍懸於頭頂,蓄勢待發,荀侍郎得趕在明天朝議之前,想方設法料理此事。
至於該怎麼料理?
解鈴還須繫鈴人。
皇長子指摘他不孝不悌,也預備以此作為論據使人彈劾他,想要解決,當然還是要將問題繞回到他的繼母和異母妹妹身上了。
荀侍郎親自登門,去探望徐太太這個妹妹,沒成想卻碰了釘子。
徐太太連門都沒開,推說家裡亂糟糟的,地方狹窄,不便待客,把他給打發走了。
荀侍郎吃了個閉門羹,不得不暫且退將回去。
沒過多久,他的繼母、徐太太的生母,如今的荀老夫人又打發了親信,去請自己的女兒過府說話。
徐太太冷笑一聲,倒真是去了。
待到了荀家,母女相見,反倒一時默默。
荀老夫人怔怔地看著自己的女兒。
她其實還不到三十歲,才二十八歲,但嘴唇兩邊的溝壑卻已經很深了。
說是三十四、五歲,怕也不會有人起疑。
荀侍郎之妻荀夫人說:「妹妹生得像是母親,臉盤兒一模一樣。」
世子夫人說得很不客氣:「她們母女倆一脈相承,都是苦命,享不了富貴,只能受苦受累!」
荀老夫人的衰老,開始於出嫁之後,其實也沒過幾年,再照鏡子的時候,她自己都嚇了一跳!
怎麼忽然就老了?
而女兒徐太太的衰老,萌芽於揚州王家的敗落,盛放于歸寧之後。
荀老夫人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想,或許真的就是命。
有的人是富貴命,怎麼折騰都會榮華富貴一生。
有的人是貧賤命,再怎麼折騰,也得貧賤度日。
她的婆婆難伺候,原配夫人留下的幾個孩子也不好伺候,高門大戶裡邊兒,總會有人得意,也總會有人失意。
她就是那個失意的人。
荀相公總是很忙,禁中一個吩咐過來,有時候他一連半月都不著家,吃住都在公廨里。
在家裡吃飯吃到一半,有人過來回話,又得匆忙過去處置。
他沒有風花雪月的心思,也沒有那個精力和閒心去了解年輕妻子的想法。
她替他照顧好母親和孩子,他給她誥命和尊榮,捎帶著照顧她娘家的弟妹,一來一往,也算公平。
荀老夫人嫁進門多年,只央求過丈夫一件事,那就是女兒的婚事。
兒子不打緊,他有一份前程可以奔赴,但女兒不一樣。
荀相公也應了,精心替幼女尋了夫家。
揚州王氏,江南名門,嫁的夫婿也是溫雅才子,品性端正。
單論人才,其實要強過德慶侯世子。
荀相公自己也說:「大娘的心氣高,性情又要強,嫁去德慶侯府,也算適宜。四娘喜歡詩書,外柔內剛,嫁去王家,會與丈夫琴瑟和鳴。」
因知道繼妻嫁妝比不得原配夫人豐厚,又額外貼補了她——比公中陪嫁長女的時候多了三成。
荀老夫人感激不盡,即便荀氏夫人這個繼女因此大發雷霆,歸寧的時候很是給了她一場難堪,她也認了。
可是……真的就是命啊!
揚州王氏因為湖州的本家受到牽連,女婿被下獄奪官,沒多久又病死了。
那份陪送的嫁妝,也被抄沒了。
消息傳來,荀老夫人的心都要碎了。
無妄之災,真是無妄之災。
天后的盛怒將湖州王氏燒成了焦炭,捎帶著牽連到了揚州王氏,荀相公都不敢置一詞,旁人又能說什麼?
荀氏夫人歸寧的時候見了長嫂荀夫人,就不勝感慨地同她唏噓:「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沒有……可千萬別強求!」
荀老夫人默默地聽著,只覺得心都要碎了!
她忍不住去想:難道真是因為我想強求不該有的東西,所以才會如此嗎?
從那之後,每次見了女兒,她的心就不受控制地要痛上許久。
徐太太反倒很平靜。
受了傷,流了血,結痂了,那就過去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1_b/bjZN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