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陵:那是我,用自己的手法,對劇情進行了重新改寫。
老實說,那劇情確實沒啥意思,非常老掉牙,我自己也知道。
■醫生:畢竟這是盛玖和世嬋創作的初代鬼故事。那時候的鬼故事體系,發展還不是很完善。
□沈昭陵:嗯,但是我依然執著地選擇把它,寫了出來。
就是因為我相信,當故事內容本身不夠吸引人的時候,我可以用巧妙的形式,把一個平庸的作品,變得更加吸引人。
「偉大的故事家,可以利用他精湛的技巧,拯救一個糟糕的創意。」——這是螢曾經告訴我的東西。
所以,我故意保留了這個平庸的劇情,就是想嘗試更加精湛的故事技巧。
■醫生:多視角結構與非線性敘事?
確實不是一般作者敢嘗試的。而且是七個時間線相融合。
你的處女作,技巧很精湛,所以它一問世,就讓大家為你目眩神迷了。
你用故事技巧,挽救了一個平庸的故事。你肯定覺得很驕傲吧。
(天花板不再旋轉,而是漂移,上下左右前後地亂飄。)
□沈昭陵:當然,我當然很驕傲。
不止是我,歷史上很多藝術家都是一樣。
很久很久以前的畫家們,很多都知道「近大遠小」的原理。
一個物體離自己近,那它看起來就大。離自己遠,那它看起來就小。這就是近大遠小。
但是他們只是粗略地知道好像是這樣一樣,卻不知道具體該怎麼調整,到底近的東西畫多大,遠的東西畫多小。
它們也知道建築看起來也是一樣的。空間似乎不是單純的平面,它們好像有一種縱深感。
地平線、視覺消失點……
站在一個空間的不同角度,這個空間看起來似乎是不一樣的。美術當中的空間,似乎有著自己的運行法則。
可這個法則到底是什麼呢?
還沒有被總結出來,於是一切的一切,都只能依靠畫家的直覺進行創作。
就像一個數學家,知道一個圓的圓周長度,和圓的直徑有固定的比例,卻計算不出那個比例就是3.1415926535……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一樣。
■醫生:嗯。
□沈昭陵: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通過研究幾何,第一次真正掌握了線性透視的規則。
知道了視線消失點,也這個「近大遠小」,到底是該畫多大,該畫多小。
他們掌握了新的繪畫技術,然後為之瘋狂,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繪畫當中把它運用出來!
將古典的宗教繪畫法則,和新的文藝復興透視法則相結合!然後創造出偉大的藝術!
那種血脈蓬勃的感覺……
如果你不是創作者,你就根本感受不到!
你永遠不會明白,一個作家會為了寫作技巧如何沉迷,當他知道一個新的手法之後,會如何急切地在下一個作品當中運用它!
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狂熱畫家一樣。你根本就不懂!
(醫生似乎發出輕聲的嘆息,沒有說話。)
□沈昭陵:藝術之都的各種評論家們、作家們,在看到一種新的文學類型——鬼故事,出現之後。
也同樣興奮得不能自已,他們不吝惜把所有的讚美之聲都放到我身上。
(天花板開始逐漸開裂。)
說我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說我是AI替代不了的藝術家。
說我代表了各種文學類型以及被寫光之後,仍然有創作生命力的那一類原創者。
我的粉絲們一直在高聲支持我,給我拉票。
比賽評委們也隱隱透露要把冠軍獎盃頒給我!
各大媒體們,甚至開始提前開香檳,直接慶祝我獲得了世紀掌紋杯總決賽的冠軍!
然後我現在要告訴他們。
對不起,你們想的都是錯的!
你們以為我是個人類,我代表了人類與AI藝術戰鬥的勝利。我是人類希望,人類的曙光。
可是,其實……我並不是人,我也是個AI。
而且,更糟糕的是,我之前寫的那些也不是我本人寫的。
其實那都是別人寫的,我就是經過耳濡目染之後,把那些故事記下來了而已。
然後潛意識以為是自己寫的,當成自己的作品發表了。
雖然我不是故意的。我並不想成為AI,我也不想抄襲別人。但是……很突然……
其實……其實……
(天花板徹底崩壞,漏出白漆之後的黑底。開始不斷向下脫落。
(沒有聲音的白色粉末和薄片,不停地掉在攝像頭上面。)
□沈昭陵:你覺得我說的出口嗎!
■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