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2 / 2)

「活是固定的,人多我們就幹得少,掙得少。王哥,要不就算了。反正他們不樂意。」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眼瞅著就要把掙錢的門路堵死了。

「別別,只是說說,又不是那個意思。」

「就是。來都來了,我們肯定想掙錢。」

人群中幾個年齡大的人遲疑地問道。

「你說的擺攤,到底該咋擺?能再具體說說不?」

-

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環境裡,任何一個政策都會遭到意想不到的阻力。先不說政策的多面性,就是人與人,村與村之間的利益爭鬥都會讓人頭疼不已,加上碼頭村和郭店村長久意外的怨恨和矛盾,姜崖從沒有覺得事情這麼難辦過。

他好不容易讓陳元基召集三分之二的村民開會。大家對於繼續推進防洪堤建設的反對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姜崖說他從水利部門得到的信息是受到厄爾尼諾影響,未來幾年雨水都比較多,像今年兩個月內連續兩次洪水未來將會成為常態,而且這次洪水讓丁壩顯得更加無用,碼頭村不僅損失數座房子,還死了兩個人……

現在大家在遊客身上多多少少都賺了不少錢,丹江河道里的那點地就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所以幾番交涉下,至少碼頭村這邊同意繼續推進防洪堤工程。

但如何讓郭店村人也同意?碼頭村人必須做出讓步。

姜崖一提到這一條,碼頭村人確實破防了。他們實實在在不願意郭店村人沾染一點好處,可只要對岸的郭店村人把河漫灘看得比命重,防洪大堤肯定建不成。碼頭村人的損失只會更大。

大傢伙剛開始想不通,心想我和郭店村人井水不犯河水,你吃不飽穿不暖管我什麼事,可事實就是大壩不修,郭店村人過不好,碼頭村人也過不好。

姜崖提議可以循序漸進讓郭店村人參與到竹坑鄉的開發建設中。

首先,讓他們村的青壯勞力來鄉里的工地掙錢。這對於竹坑鄉來說是好事。又便宜又好用的人力傻子也不用!

其次,大家都忘了竹坑鄉還有一個別處都沒有的稱號:一腳踏三省。

除了竹坑鄉,丹江對岸南邊隸屬於湖北的白浪鎮,郭店村就是這個白浪鎮的,丹江對岸北邊是陝西省的白浪鎮,那個村叫白浪村。

所以碼頭村、郭店村、白浪村就是「一腳踏三省」的見證。明明近在咫尺,卻隸屬於三個省三個市三個縣三個鎮。

過去碼頭村因為是重要水陸關口,所以較為富裕,現在碼頭村沉寂半百年後又準備起勢了。

這樣具有特殊地理格局和歷史底蘊的「一腳踏三省」也是旁處少見的景觀。

所以姜崖提議從區域聯動發展角度出發,是時候把這個名號往外打一打。來竹坑鄉遊玩的人可以順道出個省,去對岸嘗嘗陝西本土菜,聽聽陝西本土戲,也可以再多走兩步,往南去吃湖北本土菜,聽聽湖北本土戲……等於「一帶二,遊玩體驗翻三倍。」

何樂而不為呢。

但如何跨越行政區域和地域矛盾把這件事做成呢?現在連兩岸修建防洪大堤都成了幾十年解決不了的事,這樣聯動發展到底有沒有可能?這是過去這裡的人從不敢奢想的事。

姜崖提了!大大方方在碼頭村的集體會議上提了。

大傢伙都一臉詫異,心想自己的事還沒辦明白呢,還操心其他兩個地方的。這會不會是自討苦吃?

可大傢伙忘了。現在的困境只是暫時的,未來三省的交通條件會逐步改善,產業發展也會逐步植入,重要的是人的思想也在不停變化……

未來總會變好,本就是困頓在一起的三個村,為什麼不能抱團起來,把「一腳踏三省」這個招牌做好呢?

他提議可以在丹江橋兩端,設置「三省大集」。

郭店村人不過橋,碼頭村人也不過橋,白浪村的人也不過橋,各守各的地方,各賣各的東西,全憑本事掙錢。

丹江大橋是連通三省的橋樑,它既是物理意義上的橋樑,更是三省人凝結在一起的橋樑。

把大集開在這裡,意義非凡。

當然三省大集初期主要依靠的是竹坑鄉這邊的人流。尤其明年碼頭村開業,遊客來的更多,溜達完後便可以踏上丹江橋,去對面另外兩個省看看瞧瞧,順便買一買。大家共享流量,一起賺錢。

到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會在盯著那一點點河漫灘,矛盾解決了,關係自然就好了。

道理說得通,只是碼頭村人想不通。

多年來的固步自封,多年來心理上設立那堵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自動消失。

大家對姜崖的提議絕不認同。集體會不歡而散。=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o.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小領主 《心结(强取豪夺)》 《燃潮》 《万人嫌小聋子嫁给渣攻舅舅后》 《失忆后赖上死对头》 《致我们终将到来的幸福》 《甘心情愿(作者:张大吉)》 《嚣张嫡女娶进门,残疾世子有福了》 總在沉浸式吃瓜的炮灰泄露心聲後 撿到高中生小狼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