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你不懂,燒窯的人家得和泥吧?泥水多沉一般人沒體會過不知道,自己可以回家去和泥試試,不是小兒撒尿和泥那種。
正經燒窯的,每天和泥的量,全靠人力那是跟下礦差不多累人的。但是,老燒窯人都知道,有牛的話可以用牛踩和泥。把泥土和水拌上,讓牛蹄子來回踩,直踩到泥不沾牛蹄子了,就行了。比人力和的又多又勻乎不說,還省力啊。
以往是沒有牛,現在有了,不說別人,譚家鐵定賣個一兩頭使。
羊都有人殺了,人家馮剪刀還不能圖個羊皮了?
窮苦人冬天全靠一身硬氣,家裡稍微有點閒錢的,冬天也還穿得起羊皮襖子的。山羊皮保暖是不如綿羊皮,但冬天穿了也比不穿暖和,窮人有句話,叫做:白天穿,晚上蓋,下雨的時候毛朝外,還能當個雨衣賴一賴。
倒不是說馮剪刀就立馬指望這幾張還沒影兒的羊皮襖,人家是要摻進這個圈子裡來,有棗沒棗打一桿子,至少沒損失。
================================
朱令儀是管不了別人的心裡活動,但是,眼下幫忙是真真切切的,所以,她對人家的感激也是真心實意的。
她這邊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招呼人進場來看牲畜。
這時候,剃頭張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現如今大牲畜少見,能這麼近距離親手挑選的時候更是頭一回,賣一頭差不多就是家裡掏了家底了,自然都是很慎重的。剃頭張好歹是本鎮集上多少年的攤子了,信任度是在的。有相中哪頭的,都先跟剃頭張說說,打算用牲畜幹什麼,重點是耕地還是拉車,家裡有啥條件給它等等。
剃頭張連剛出月子的小嬰兒都能安撫好把胎毛給剃了,服務起這些個村民自然不在話下。很快就有人出手選好了一匹大青騾子。
第28章 把困難留給別人,自己數錢去了
這是第一個買騾子的人,不是買牛和驢。
牲畜的好壞可以跟剃頭張參詳參詳,但價錢必須跟朱令儀這個正經販子說合。
騾子本身並不多,在山裡也沒幾頭,所以,價錢上朱令儀並不肯讓,20兩銀子,或者24吊銅錢,如果要去衙門打火印需要交稅錢,朱令儀跟對方各付各的。
另外,她聽剃頭張提前說給她的,牽牲口的繩子要收回,並不跟牲畜一起賣給對方。
裡頭的緣故想來剃頭張也會說給對方聽,就是個風俗的問題。
對方本以為能稍微講下一兩左右,見朱令儀不肯讓,就有些猶豫,朱令儀客氣地給對方考慮的時間。也是巧了,獵戶村的王大山在向陽村打聽到地方,帶著幾個獵戶正好趕上這場。
「朱少俠!」他聽梁母這麼稱呼,也跟著這麼叫了。
朱令儀見到他,自然是認得的,朝剃頭張和梁大哥幾個點點頭,上前招呼,「王大哥來啦?怎麼樣,昨天把野豬都拿下了吧?」
王大山「嗐」一聲,遺憾地搖頭擺手,「讓給跑了,就留下受傷的三隻,剩下的四頭都跑了。」好在這東西的報復心沒有狼那麼強,不然,今天他們幾個都不敢出門來。
朱令儀無語地看著幾個高大莽實漢子,就這體格子,十幾二十個獵戶,還能讓七八頭野豬給跑掉一半?說實在的,都不夠她長刀轉一圈的,這得多菜?
看到朱令儀帶著無語和評估的目光,王大山咳咳兩聲,不好意思地給自己找點台階道:「剛開始對付的幾頭老豬皮太厚了,中了幾箭都沒倒,年輕的缺少經驗,嚇壞了。」
後面的不用說,反正結果都一樣。
朱令儀其實也不是追究個啥,畢竟跟她也沒多大關係,於是道:「來看大青騾子?剛有人在挑,統共就兩頭,我山里也沒幾頭,20兩不還價,先挑先得。要是去衙門上戶,稅錢各付各的。」
那人一聽立馬拉緊自己選好的騾子,警惕地看著王大山,不給他們靠近,一副「這個是他的了」樣子。
獵戶們才不管這些呢,又沒付錢,幾個人圍著兩頭大青騾子看得仔細,朱令儀又把剃頭張介紹給他們,有啥可以互相參詳。
那客人買大青騾子是打算拉腳兒跑趟子掙錢的,不然也不會肯出二十兩的投入,一般人家真拿不起。
又擔心王大山幾個買騾子跟他搶未來的生意,一時糾結得很,好在聽了一會兒,知道是打獵跑山馱獵物啥的,才放下心來,再不猶豫,趕緊付錢牽著騾子去邊上看熱鬧了。
獵戶們是幾個人合夥買,他們平常就一起打獵,不論多少都平分獵物。能堅持這麼平分的合伙人並不多,但這幾個恰恰是。不計較誰出力多少,貢獻多少,能走到一起的又堅持這麼久的,都是明白人,不明白的早拆夥出去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D.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