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這些時日,正忙著整頓吏治與稅賦改革,成日裡都在御書房內議政,眼下正是節骨眼上,她不想讓他分心。
「娘娘,萬不可諱疾忌醫,您若怕萬歲爺擔心,那麼可讓微臣為您診脈,娘娘該知道,微臣精通岐黃之術。」
呂雲黛豈會不知道,小時候她體弱多病,急的張廷玉尋來名醫學習醫術,竟小有所成。
為了她,他將自己逼成了醫術精湛的大夫。
她小時候還打趣讓他開醫館來著。
呂雲黛頓時緊張的繃直身子,橫臣的目光藏著內斂而痛苦的愛慕神色。
「橫臣哥哥,還放不下過往嗎?」
張廷玉苦笑,壓低聲音回答:「娘娘,放不放得下,是微臣的私事。」
張廷玉隔著箭袖為她診脈,良久之後,才收回手。
「娘娘,您入秋容易肺熱,微臣這有秋梨糖,您且含在口中。」
張廷玉從隨身攜帶的荷包內取出一方小盒子,將小盒子內的秋梨糖捧到她面前。
呂雲黛心內五味雜陳,沒想到他竟還保留著隨身攜帶秋梨糖的習慣。
每年入秋,她都會收到張家進獻的禮物,其中就有秋梨糖。
張家進獻的秋梨糖與別的達官顯貴進獻的不同,這種獨一無二的秋梨藥糖,是張廷玉根據她的體質親自調配的。
可她的體質隨著歲月流轉,早與小時候不同,甚至今年的體質與前兩年都有所不同。
他到底是如何精準的根據她當前的體質,專門調製適宜的秋梨藥糖?
她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畢竟並不是每一份愛慕,她都要無條件的回應。
她將對張廷玉的愧疚藏在庇護張家子弟的潑天富貴中,畢竟張廷玉更在乎張家的
長盛不衰。
她給過他選擇,只是很遺憾,他並未堅定的選擇她,終是斷情難續,蘭因絮果。
今日的秋梨藥糖,倒是與從前服食的略有不同,微苦澀些,呂雲黛最怕苦味,忍不住輕抿唇。
「娘娘,張家的秋禮,明日一早會提前送來。」
「有勞橫臣哥哥,這些是本宮為府上女眷準備的頭面珠翠與宮絛、如意,還有雲錦與蜀錦。」
呂雲黛不喜歡占便宜,尤其是張廷玉的便宜,故而對張家的賞賜從不吝嗇。
「微臣叩謝皇后娘娘隆恩。微臣告退。」
張廷玉再次匍匐在四娘腳下,他豈會不知,四娘在用這些物件提醒他,不得逾矩。
與四娘道別之後,張廷玉馬不停蹄打道回府,官府都來不及換下,就立即到小廚房內忙碌。
張若澄方從翰林院放班歸家,適才沐浴更衣,一襲青衫落拓,宗之瀟灑,端的是清潤如玉,俊極雅極。
「公子,家主請您去前院小廚房。」
張若澄詫異,每年熬秋梨藥糖並非在這幾日,不知父親何事尋他。
父親張廷玉只會在每年入秋前,才會入前院小廚房內。
他忐忑前往前院小廚房內。
父親穿著官服,正站在灶台邊熬秋梨藥糖,張若澄沉默坐到灶膛前添柴。
每年夏末入秋之時,父親都會親手熬製秋梨藥糖,隨張家的秋禮一道進獻入宮。
父親之所以選擇他為桐城張家下一任家主,而非嫡長子張若靄,無他,只因他的外祖父出自呂世一族。
「鏡壑,火候不對,你需謹記,梨汁發稠後,需用文火慢熬之。」
「鏡壑記下了。」
父親很奇怪,這些年不教導他如何成為家主,反而只教導他如何熬製秋梨藥糖,耳提面命,令他必須學會。
今後若父親離世,他就需負責炮製秋梨藥糖,獻給紫禁城那位皇后娘娘。
「鏡壑,萬歲爺想選你當額駙。」張廷玉將親自研磨好的名貴藥湯緩緩倒入鍋中。
咔嚓一聲,張若澄失態的折斷手中乾柴。
見素來沉穩持重的次子露出這般驚愕深情,張廷玉心內五味雜陳。
早年間,公主方回紫禁城,因野性難馴目不識丁,令教導公主舞文弄墨的翰林院頭疼不已。
四娘原想請他教導小公主,奈何身為軍機大臣瑣事繁多,他只能順水推舟,將教導公主一事,安排給次子若澄。
當真是沒想到,短短五年,竟讓次子若澄對公主生出不該有的情愫。
「公主願嫁,我就願娶。」張若澄壓下狂喜,徐徐說道。
「公主不喜歡你,你早該知道,她若對你有意,豈會五年來都不曾對你動心?為父猜測,公主定有難言之隱。」
張廷玉面色凝重,能讓一個女子如此著急的另嫁他人,只能是因為她想逃避另外一個男子。
再聯想到前些時日,公主身染惡疾,張廷玉心下猜測出七八分來。
也許公主身上有何不可為人所知的秘密,這個秘密定關乎公主的名聲與清白,所以那位殺伐果斷的萬歲爺,才會如此著急的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