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一開始就定下的國策:華夏的南海,自然應該控制在華夏的手裡。
幾乎是呂宋的形勢剛剛穩定,原本在大琉球以及儋州適應氣候的流民便被大量的運往南洋各地,甚至形成了一條穩定的月港-大琉球-馬尼拉-馬古路群島-南溟的運輸路線。
這樣大量的船隻運輸路線,幾乎可以說是大魏舉國之力,配套的物資補給更是多的難以描述,整條路線上的港口都以一種極端的速度變得繁華起來,由此自然引來了不少勢力的覬覦。
好在自從鐵范鑄炮技術突破之後,大魏的火器建造速度直接翻了十倍。而萬物工坊吞了無數的資源才研究出來的蒸汽項目,終於走上了實用的道路。
在湯若望的指導下,以燃煤鍋爐驅動蒸汽泵很快用到了礦坑排水上,使深井開採深度從30丈延伸至80丈,銅鐵等金屬產量劇增,而成本也下降了數倍。
南洋形勢以及南溟重要性自不必多說,兩廣總督甚至親自去鋼鐵廠巡視監督火器製造,大琉球作為胡泉的老根據地自然也不會懈怠。
大量造好的火器源源不斷的運輸向呂宋,這個帝國新的南洋核心,再由此散布到整個南洋的航道港口。
相比宋時在南洋大部分情況下的煌煌正道,胡泉的手段就要更加因地制宜一些了。
首先相比大魏內部從糧票到軍隊紙幣,再到官員紙幣,慢慢搭建試探的金融體系,呂宋一等到銀行人員和特製印刷好的南洋銀票到位後就開啟了銀票制度。
想要購買大魏的瓷器、絲綢、茶葉,那就先把你們
的物資和白銀先換成銀票吧。
此銀票僅限在南洋使用,兌換後只能購買大魏的貨物,禁止兌換成白銀。
原本是胡泉實驗性的行為,沒想到,他忽視了歐巴羅對於大魏商品的吸引力,為以稀為貴,宋時的展銷會剛剛激起了歐巴羅和亞墨利加的強烈反響,而胡泉的限制行為反而大幅度的刺激了外貿。
原本因為歐巴羅戰亂而漸漸萎縮的白銀流入,在胡泉的銀票政策下,大量的白銀繼續開始瘋狂湧入,去換取大魏印刷出來的一張張紙。
對呂宋以及南洋各地掌控區域內的香料丁香、肉豆蔻以及錫礦等資源,還實施「官督商辦」,華商的收購價低於市場價三成,再由他們轉手高價售予歐巴羅商人,增強南洋華商的影響力。
原本在南洋各個海域橫行的一些海盜,不少在大魏的大力打擊之下消失,亦或者只要看到懸掛大魏國旗的船隻就繞道而行。
但是,南海上勢力眾多,恩怨交錯,其地形島嶼密布,暗流涌動,完全是投機者的天堂。
海盜,是一種生存方式,不是單一的勢力就能完全控制的,於是不少蘇祿海盜有意識的和馬尼拉合作,偶爾劫掠西洋商船,事後由魏軍「解救」,你來我往之下,馬尼拉的關稅份額大漲,讓胡泉在南洋擴張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再借著大魏以和平外交和威懾為主的名義,帶著海軍艦隊在關鍵的航路和隘口巡遊,很快就在深受歐巴羅人迫害的渤泥(汶萊)、亞齊蘇丹國、滿剌加、柔佛等國的「邀請」下。
或是租借地區和港口建立軍事堡壘。
或是提供火器與軍事顧問。
亦或者扛著維護朝貢系統的正當大旗,在南洋各地,打擊海盜、調解衝突、促進貿易維護區域穩定。
站在道德的高點俯視窪地。
眾多本土勢力在大魏的聯合下,由原本的一團散沙,漸漸在大魏天兵,堅船利炮的帶領下凝聚起來。
除了巴達維亞還勉強掌控在荷蘭人手中以外,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鄭和曾經在蘇門答臘設下的舊港、巽他海峽附近的萬丹和爪哇島上三寶壟又重新回到了大魏的手中。
而荷蘭北上南海的關鍵航道更是被徹底鎖死,只剩下巴達維亞這個根據點還在勉勵維持,甚至巴達維亞的港口地圖,葡萄牙人早就已經給到大魏天兵了,打下巴達維亞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荷蘭在南洋的數十年耕耘擴展,一朝幾乎回到解放前。
說到底,歐巴羅能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迅速蔓延到整個南洋。只是說明他們的統治能力和技術水平超出了南洋本土的勢力,而不代表能挑釁來自宗主國的真正投射!
尤其是對南洋海域開始認真經營的大魏,荷蘭和西班牙人歸根到底,他們的本土只是小國,哪怕他們縱橫海域,卻也無法像大魏一樣,動輒就能掏出上萬的裝備精良的海軍。
他們哪怕損失幾百人,都已經是無法承受的代價了。
而歐巴羅最想要的貨物也全部都要由呂宋總督點頭,才能大批量的供應上。
沒有大魏的貨物進行貿易交換,第一個造反的就是亞墨利加的那些土著頭領以及貴族。墨西哥的白銀供應鏈就會瞬間瓦解,整個歐巴羅都將陷入另一場經濟危機之中。=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