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1 / 2)

也有人面色瞭然,終於知道為何這次這麼重要的冬至大祭,為何很多大臣都沒有出現了。

整個朝堂之上,在被謀逆案剛剛徹底清洗後,宋時的威勢已經達到了頂峰,一時之間,竟然無人出聲反對。

能堅決反對的,自然也不會出現在這個場合。

而旁邊殺氣凌然的帶槍錦衣衛也讓人不敢妄動。

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站在最前方的宋時,和後面的龔敬,想要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一絲端倪。

直到司禮監的人將全文念完,整個天壇一時之間安靜的落針可聞。

曾經宋時年少的時候也曾迷茫過,為什麼華夏不能像歐巴羅那樣搞多中心的黨派治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聽起來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願景。

但是很快,這些想法就被現實打破,拋開那些公知洗腦般的吹捧後,所謂的三權分立不過是一個掩蓋彼此矛盾的笑話。

歐巴羅包裝華麗的文明外衣之中不過是宗教疊加貴族統治,延續數百年的腐朽與惡臭。

大概是因為華夏的歷史過於長久,又太喜歡記錄。而人性從古至今又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所以無論什麼政策什麼經歷都能在華夏的歷史中找到重複的痕跡。

即使是另一個世界線,所處的時代也不過是翻版的春秋戰國,互相攻伐不過是隱藏在貿易與文化的表象之下。

歐洲林立的山脈註定了,除了商業和航海,在貧瘠的土地上找不到生路。所謂的帝國只能短暫的存在於地中海附近的世界,山脈將地區劃分成犬牙交錯的一塊塊,只能用宗教勉強將歐巴羅連接成一個整體。

而十四世紀的黑死病打破了一切,在黑死病的面前,即使是神的僕人也要面對死亡。

面對死亡,人人生而平等。

於是在死亡的極端威脅下,歐巴羅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從而誕生了宗教戰爭,以及尋找新航路。

歐巴羅的體制適用於他們的國小民少,貴族治國的國情,而大魏的體制卻是從兩千年前,大秦的法家政權統一全國後,已經定下了最初的基調——大一統。

只有將力量集中於一處,聚沙成塔,才能在千百年的來擁有改造生活環境的力量。

華夏的體量太大,歷史的慣性太強,任何的體制的執行和實施都必須植根於華夏自身的傳統和內在驅動邏輯。

何況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精英治國的傳統,每一次的朝代開局都是由最有能力最有智慧的人來領導天下,同時其不斷進化的選拔邏輯,在千萬人中選拔最為優秀的精英輔佐皇權。

中央集權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從來都是由人心貪念而產生的家天下,因為智商和管理能力不會因為血脈而傳承。

祭文一式三份,一份在現場告祭上蒼,一份留存內務府,另外一份則以送入印刷廠,十日之內通告全國。

宋時上前一步,慢慢直起身來,步伐堅定的接過了太監手中的祭文,站到了靖安帝的身邊。

躬身行禮:「謝陛下隆恩,大魏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後雙手將祭文交給了靖安帝,兩人相視一眼,久久不言。

半響,靖安帝輕笑一聲:「大魏萬歲萬歲萬萬歲!宋愛卿,望你謹言慎行,守護好這大魏的江山社稷,願大魏百姓安康,再無飢瑾……」

宋時垂眼:「亦是臣畢生心愿!」

靖安帝從宋時的手中接過了祭文,轉身投入鼎中,任由烈火將其焚燒殆盡。

如此,才算昭告皇天后土,這片土地上皇權和相權又一次無聲的交鋒中發生了什麼。

就此,這場冬至大祭,正式結束!

要很久很久以後,現場的百姓才會懂得,當日他們在天壇之外遙遙相望的那個晨光中見證了什麼的發生。

而君主離線,也確實只是華夏帝國漫長轉型中的另一個開始。

第211章 終章冬至這天,遠……

冬至這天,遠在南洋的海軍艦隊也沒有讓宋時失望,雖然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了。

宋時的人已經離開了馬尼拉,但是隨著胡泉在馬尼拉的全面掌控,大魏的海軍戰艦不可避免的開向爪哇和馬六甲。

最新小说: 快穿之快跑無良宿主殺瘋了 對照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救命!我被文物追殺了 回到那年稱王稱霸 一醉江湖 和毛茸茸無障礙溝通,農場被帶飛 在戀綜小說里當萬人迷 長安秘聞錄 重生九零,為國效力我逆襲當首富 另类童话(1v1h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