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頁(1 / 2)

因著這段時間退伍士兵較多,堂中還有不少的退伍同僚,一入廳堂,就感覺一股熟悉的軍伍之前撲面而來,相顧一望,人人手中抱著一桿火統,眼中都帶著幾分血絲。

來不及寒暄,而隨後進來的縣尉一身褐衣,以及旁邊一個身著藍衣的女子,快步走了進來。

縣尉看著滿廳的親切紅襖,一時之間還有些感慨,忍不住摸了摸自己有些使不上力的右手,要不是之前砍韃子的時候挨的那一刀,他也不至於這麼快就退役。

倒是縣尉身後藍色官袍的女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軍營之中雖然也有女營但是基本上還是和男兵隔絕,很少接觸,也大多是從事炮兵之類的職務,雖然早就知道現在很多女人當官,但是這群退役的士兵還是第一次見到,不由目不轉睛的看著對方。

藍衣女子雖然年紀輕輕,容色姣好,但是臉上卻沒有半分波動,冷冷淡淡的回視他們,腰間的燧發槍的銀光閃閃,倒是把一群人都看的低下了頭去。

鄭墨雲攤開了手中的文書:「諸位都是為國盡忠的戰士,如今退役,縣中自然要為各位安排司職,如今縣中尚有幾個空缺……」

待鄭墨雲介紹完後,廳中的各位早就做出了選擇,諸如巡檢司、鄉勇隊教官之類在鄉中名望高又有點小職權的職位被迅速搶占,等沈**應過來的時候,就只剩下珍珠使這個職位了。

據鄭墨雲介紹是管理類似養桑蠶一樣的工廠,不過養的是產珍珠的珠蚌……

「珍珠還能養?」

沈三不提防自己不小心說出了聲,但是看到鄭墨雲清澈的瞳孔,一時啞語,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漲紅了臉。

鄭墨雲輕笑一聲,難得露出今天的第一個微笑:「當然可以!」

多虧了宋時之前推進圖書館項目,之前查抄士紳大戶的時候,除了金銀珠寶古董玩物之外,還查抄了不少古籍珍本,不同於古玩珍寶,書籍這類東西並不好定價,宋時也沒想過賣,一直堆在庫房,等到京師圖書館選址建好後,就直接放進去了。

只要有戶籍證明,就可以在京師圖書館中一層閱覽,而租金則是需要手抄圖書館中的任何一本書十頁以上的內容,筆墨紙硯都由圖書館提供。

而二層,免費。但是需要有最低吏員或者退伍軍人的身份才能進去。

倒不是宋時做不到免費開放,但是有時候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並不會被珍惜,稍微提高一點門檻,反而效果會更好,況且如果連基本的整齊書寫都做不到的話,那也沒有必要進圖書館了。

京師的圖書館開放後,日日爆滿,最後甚至需要限號進入。聽聞那些珍本古籍正被整理印刷後,新本將會由點及面的通行全國。

鄭墨雲被外派下來之前,就時常泡在圖書館之中。

當時她知道自己可能會被下派到縣府,於是特地去圖書館中翻看了不少關於民生的書,其中恰好有一本北宋龐元英的《文昌雜錄》,其中記載了「養珠法」。

朝廷發下來的官員手冊雖然有著最基礎的為官標準和指引教程,但是對於鄭墨雲來說,基礎,是遠遠不夠的,連得了兩個甲等評語,今年在基建這塊的得分點能挖掘的幾乎沒有了。

這也算是變相的督促地方官發掘當地的特色經濟。

湖州也算富庶之地,背靠太湖,江南之地文風昌盛,教育這一塊基本不用鄭墨雲操心。她將全城的基建項目都翻新了一趟後,物資的運輸就更加便捷了。

交通暢通,百業興旺,於是

鄭墨雲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經濟這塊。

按理說江浙之地,最應該做的自然就是桑蠶業,但是這個被宋時的廠子壟斷了,原縣靠近太湖,耕種的土地原本就有限,還需要保留一定的耕地紅線,自然可用之地不多,而廣闊的太湖就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

尤其是珍珠這類緊俏的珠寶首飾,一旦出貨,銷量是絕對不用擔心的。

因此鄭墨雲剛到原縣赴任不久,就開始召集不少太湖邊的採珠人研究如何養珠置核了。

經過這兩年的摸索改進,終於改良了《文昌雜錄》中的層層操作,並且通過分批控制量化因素,逐個對比,增加餵養,把珠蚌成熟時間從一兩年縮減到了兩百天。

前天第一批珠蚌出珠的時候,鄭墨雲就去看過,雖然還不太圓潤飽滿,但是起碼證明了這兩年的探索沒有白費。

-

沈三迷迷糊糊就帶著一堆資料和回去了,好在書上字不太多,圖畫倒是每頁都有,看起來不算困難。

漊港珠廠勉強算公私合營,由縣衙提供資金、技術,沈三來提供勞動力和管理,其實這個活很多人都能做,甚至鄭墨雲已經把攤子都搭建的差不多了,只需要招人擴大就行。

最新小说: 快穿之快跑無良宿主殺瘋了 對照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救命!我被文物追殺了 回到那年稱王稱霸 一醉江湖 和毛茸茸無障礙溝通,農場被帶飛 在戀綜小說里當萬人迷 長安秘聞錄 重生九零,為國效力我逆襲當首富 另类童话(1v1h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