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1 / 2)

比如縣中的官差會帶著撫恤銀親自上門慰問,比如陣亡士兵的家屬有優先進入官家工廠幹活的資格,比如給未成婚的將士過繼孤幼院的孩子繼承香火……

聽的沈三內心更為酸楚起來,對於一直努力扶持自己升遷未果的教導員產生了幾分愧疚之情。

要不是他,對方也不會年年績效被評乙等,升不進去參謀部。

沈三不知道,早在新兵入伍的時候,就已經根據籍貫打散分配到了不同的部隊之中,前線的傷亡人數也一直被嚴格控制,極力避免出現那種:

一次大戰以後,滿村滿縣家家都掛白布的情況。

畢竟現在這仗,肉眼可見的,不是打一年兩年就能停下來的,十年二十年也不算完,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新兵加入其中。

雖然和之前的收復京師驅逐女真的烈度沒得比,西域那邊,大部分的時候一兩個月才會遇上一場真正的戰爭。

大量火器的加入,讓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面互砍之時血肉橫飛的場景,但是戰爭就是戰爭!

戰爭永遠不是興奮劑,而是要用血肉去填平的溝壑。

現在的殘忍是為了在地緣上打出一個最有利於華夏的縱深。

以山脈、湖泊、戈壁、高原、以及海洋與島嶼,在亞細亞圈住最肥美的一塊肉,並且將自己的勢力輻射到萬里之外,只有足夠大,才能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還能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足夠的餘地進行游擊。

就像代宋亡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失去了地緣的屏障,敵人隨時可以兵臨城下。

那無休止的噩夢不斷襲擾著代宋,提示著他,即使將經濟發展到了極致,也不過是一隻待宰的肥羊。

即使經常說代宋很弱,但是代宋主動發起的戰爭在歷朝歷代之中並不算少。

它嘗試過努力,但是它不行!

而士氣這個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對於戰事卻有著極大的影響。

一旦形成了負面輿論,厭戰情緒就會蔓延到整個大魏,這才是宋時極力想要避免的。

而現在,前線賀章在西域開疆擴土同化異族,宋時在海外尋找新的機遇與土地,保障糧食供應。

大魏的後方則安穩生產,保持整體政令通暢,順利落地,抓緊時間將攀爬的科技樹運用到實際上,解放大量被困在瑣事和勞動上的人口。

一旦習慣了這個節奏,用不了幾十年,大魏就能真正從一個陸地的農耕文明,開始轉向海陸雙棲的文明,正式參與這場席捲全球的殖民大逃殺時代!

這些對於沈三來說自然沒有意義,他看著窗外平整的道路,馬車雖然擁擠但是也感覺不到過分的顛簸,想著遠處的家鄉,心中滿是期盼。

他只是一個離開了戰場,盼望著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的退伍士兵。

而和平,就是對他從伍五年最好的獎勵。

-

下了馬車,沈三看著熟悉又陌生的縣城,沿著家人寫的地址,好一會兒才找到了新屋。

沈三一家原本是奴籍,還是他從軍後才帶著一家脫籍出來,自然原本是沒有住處的,只能在縣城官府安置的地方租房住。

而沈三的軍餉一開始就是寄給家中家用的,好在不到半年,家中就來信說官家給安排的工作,如今一家吃用嚼頭已經夠了,讓他不必把軍餉寄回來,自己留著應急。

主要之前大魏的軍戶制度和軍備廢弛導致大部分從軍的人都要自備戰甲和武器,不然就憑庫房中那些腐朽掉渣的老物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家人也不忍心用沈三的賣命錢,一緩過來就把手上的錢又寄回給他,讓他趕緊把錢拿去買點好的裝備。

即使沈三再三寫信說明軍中會發軍備,質量都很好,但是遠在湖州的親人哪裡相信。

於是倒讓沈三攢下了一大筆的錢……

沈三抱著一大堆的東西,端的是引人注目,不少人認出了沈三連忙和他寒暄,等到了家門口的時候,得到消息的沈家父母早就在門口張望著了。

一見到心心念念的兒子,沈母就抱著沈三嚎啕大哭,她前頭生了兩個孩子都沒坐住,唯獨留下了這個第三子,隨著沈三長大,後面的弟弟妹妹們才也都坐穩住了。

最新小说: 快穿之快跑無良宿主殺瘋了 對照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救命!我被文物追殺了 回到那年稱王稱霸 一醉江湖 和毛茸茸無障礙溝通,農場被帶飛 在戀綜小說里當萬人迷 長安秘聞錄 重生九零,為國效力我逆襲當首富 另类童话(1v1h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