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魏的公私合營制度還未全面推開,在人選上會更加偏向保守,因此,退伍的士兵便是首選,畢竟其忠誠度最不容易受影響。
況且退伍令有言,退伍軍人前三年免交物料稅,雖然不多,但是對於前兩年幾乎搞空了庫房去支持基建的鄭墨雲而言,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而鄭墨雲挑中沈三,主要是他的履歷之中是從輔兵升為正式兵的,雖然三年沒有升遷,但是他的籍書上也說明了是因為識字障礙,考核屢次不過……
沈三原本還是有些猶豫的,不過回家和家人一說後,卻發現全家都支持他去養珠蚌……
原因:鄭縣令是個好官,聽她的准沒錯。
沈三壞就壞在不夠聰明,所以升遷考核屢次不過,但是好也就好在雖然不太聰明,足夠聽話。
自此沈三每日晝出夜歸,不斷的往太湖旁的漊港珠場去,事事親力親為。
他不懂管理,但是沒關係,他是在軍中待了五年,於是全部採用軍隊的管理方式:
第一批種蚌到戶房時,一百個珠戶按鴛鴦陣的站位,兩人一組操作插核台,直接就是軍中的操演陣型,周墨雲第一次來的時候都看呆了。
甚至早上沈三還會帶著珠戶們先沿著太湖之畔跑上兩圈,鍛鍊體質,然後才開始上崗。
將桑皮紙揉的滾圓,在蜂蠟上滾了一圈後也不過米粒大小,竹推桿尖端蘸蜂蠟固定了核體,珠戶們按《養珠法》小心又快速的將蚌殼撬開一個小口,將核植入外套膜後端,全程要保持刀口沒過三分。
珠廠的伙食方面雖然不至於向軍隊看齊,在蒙古的互市越來越活躍,各地的基建不斷完善的時候,哪怕是江南的羊價也跌了三成,加上兔肉的供應,隔天還是能吃上一頓肉的。
只是沈三偶爾會想起自己和同袍們在遼東時,休沐後,一隊人跑到營外不遠的歸化城中,點上半扇鹿,配點不要錢的野菜,熱熱鬧鬧的吃上半天,也不過半錢銀子。
晚上的時候大伙兒擠在一起,看看官方安排的戲曲唱著那什麼岳飛在前線激戰正酣,卻被金牌召回的故事,告訴大家倘若君主無能,即使一身本領也無法報銷國家。亦或者是老媽子一樣的訓導員安排的夜課,大伙兒說說笑笑,一個晚上就這麼過去了。
那樣的夜晚,再也不會回來……
五月大潮,苧麻繩編成珠串,每串系六隻蚌,懸於水深一丈二的竹架,這第一批插核蚌就此下塘。
珠蚌下塘後,沈三更是住在了漊港珠場,他按軍中值更法排班,十二時辰輪換照看水溫。
那本被鄭墨雲帶來的珠課冊,如今寫滿他改良的圖畫密文:卯時三刻水溫代號「夜不收」,藻害代號為「敵襲」,倒入按官頒《除蟲冊》調製石灰水,代號「驅賊」……
整個大魏的土地上,隨著州府基建完成後,官道的使用率大大提高。運輸通暢後,根據當地特色而研發的產業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出,大大小小的各種廠子層出不窮,而城市越發的興旺,也吸引了偏遠鄉村的人大規模的進城。
各類報紙一天天的更新,每天都有來自千里以外的大量信息湧入大魏百姓的日常之中。
而更多的人則是在大量對新收復地的宣傳中有些迷失,諸如河套去就送牛給農具,蒙古送羊種,台灣安南水稻一年三熟……
報紙上還宣揚著鎮遠軍又打到了西域哪裡,而這次出力的是海南那邊種植的少量的橡膠,被割出來以後製成了輪胎,裝備到了鎮遠軍西域部的炮車上面,在草原的地形上,這東西立竿見影!降低了近一半的炮車車輪損耗率。
上面還列出了橡膠樹的特性以及可能的需求市場,引誘這一批批以為看到了先機的商人前往呂宋……
而官方軟硬兼施的將不少因為戰亂而躲進深山老林里的村落,整批整批的遷走。
國內河清海晏,但是更多的人選擇背井離鄉。
第180章 八連八連,又叫隔都。……
八連,又叫隔都。
呂宋的商業中心,或者說,是馬尼拉的心臟。
以往每年從大魏而來的貨物,都會囤積存放到這裡,等待西班牙大帆船越過太平洋,從墨西哥來到這裡。=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