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種支柱產業,宋時能做的自然就是從家庭承包制改為工廠流水線,從根源上擴大生產能力。
從桑樹的種植到絲綢成品,整條產業鏈都要搭建成完善的工廠產業鏈,才能提高絲綢行業整體的工業化速度,也才能滿足數以萬計奔赴南洋的商船載貨量。
剛好,萬物工坊那邊新出的水利生絲紡織機和紡線機修改好了,經過實驗以後,已經具備了大面積鋪開的資格。
而杭州,就是宋時這次「遊山玩水」選定的最後一站。
第147章 桑基蘇杭地區,最近出現了官……
蘇杭地區,最近出現了官府出面的招工貼士,以每月1兩銀子的價格招募養熟練的蠶戶前往郊區的農莊養蠶,農忙時節會將人放回來。
其實不用官府說,蘇杭地區誰家不養蠶,但是曾經都是自家小規模養殖,盈虧自負,一個蠶期下來,光是買桑葉就得花費不少,搭上其他勞力,一個月還不一定能賺到一兩銀子呢。
官方的通告一出,自然就有不少人家上門,這樣的好事,自然是眾人搶破頭都要去的,因此這一牛車的婦人,家裡多少是和府衙的小吏衙役有些關係,消息靈通的。
這批婦人,被分批安排到了郊區的新蓋的農莊之中。
新修的水泥官道寬敞又平整,被安排在官道附近的充當公交車的四輪牛車,一次性能搭載8個婦人,擠一擠,十個人也是可以的。
這是官府正在逐步推行的新政策:半公共運輸系。
由官家出面在蒙古和遼東購買牛馬,配上萬物工坊的四輪大車和新修的水泥官道,每天定時定點運行起來,將各縣府都連接在了一起,幾個銅錢就能捎上一程。
在北方還只在重要城市和節點運行,畢竟北方人口少些,但是到了南方這種人口稠密又商業發達的地方。
光是這衍生而出的產業就又能養活不少人。
牛車的車頂上還能放置不少的貨物,沒人的時候,光是在這條線上拉貨也能收回成本,而幫官家拉人月月還有補貼,官家為了鼓勵大家多養牛馬,出了不少的補貼,甚至還有安排專門的牲畜醫院,因此江南地區養牛和馬的人也越來越多,如今除了賣柴禾以外,賣草也都成了一筆不錯的生意。
一眾牛車和馬車,穿過一片片的桑林和河塘,不少人在那些低洼地泥地里挖掘著,將那些濕滑的淤泥統統往上堆在一旁的。
牛車和馬車到了這處,紛紛停了下來,將原本安置在車頂上的大包貨物卸了下來。
有人看著之前在夜校先生教過的字脫口而出:「是水泥!」
「這麼精貴的東西,怎麼運到這荒郊野外修啥呢?」她的聲音引的一眾婦人紛紛抬頭去看。
牛車上的柳三娘驚鴻一瞥就看到了丈夫那熟悉的身影,看到他一身的污泥還在那裡忙碌,原來前兩天丈夫說的新找到的活計就是這個啊!心中忍不住升起一抹心疼,要不是婆婆病重,每個月都要吃上不少銀錢的藥,夫妻兩個也不會換著法子找活計。
許是感受到了妻子的目光,張岐下意識的轉頭,剛好看到了馬車上的柳三娘。
兩個人隔著官道,周圍又都是人,實在不好說話,於是遠遠的相視一笑。
旁邊眼尖的婦人看到了,跟著調笑了幾句,柳三娘羞的臉都快埋下去了。
隨後,搬運的工人很快就將東西卸完,沒耽誤時間,牛車又繼續平穩的將一行婦人帶到了養蠶工坊。
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個白牆黑瓦新修出來的大農莊,遠遠看去就感覺,占地面積極大,眾人戰戰兢兢的進去了以後,才發現裡面更是陳設精緻,水泥鋪地,透明的玻璃做窗,門窗之間還有紗罩。
「那是蠶院,裡面的房間都是蠶室,一共有40間,每人會負責一間,你們的住處在這邊……」接待她們的是一個神色溫和的婦人。
齊栩原本是宮中的嬤嬤,新帝大赦天下的時候,也放出了一大批的宮女和嬤嬤,這些人有的被宋時吸納進了女吏部門,有的願意回家的也被遣送了物資回家,還有一些不擅長處理文務,則根據特長來安排。
而齊栩,恰好之前在皇莊之中負責養蠶,被宋時請過去交流了一陣,最後拍板將第一個養蠶工坊交給了她。
這個養蠶工坊試驗的因素比較高,工坊外的桑林也在進行另一種實驗,如果後續效果好的話,宋時將在這個基礎上設立桑蠶提舉司,在江南其他地方也會逐步推廣開來。
因此每個步驟操作,齊栩都會留檔記錄,這也是宋時推行的實驗存檔控制量變的方式之一。
「你們可以叫我齊娘子,為了避免你們身上的帶的病菌影響到蠶蟲,需要把你們身上的東西都寄放到門口的院子裡,貴重物品都要登記!然後去洗澡,洗浴用品我們這邊會安排,一定要用香胰子洗乾淨,養蠶期間,沒有做過清潔的不許接近蠶室!也不許隨意出入。」=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