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寒冷無差別的攻擊著居住在溫帶地區的每一個國家。
春天的氣溫下降半攝氏度,栽種作物就要延後十天,秋天氣溫下降半攝氏度,採收的日子又要提早十天。
寒冷,意味著瘟疫,饑荒與戰爭。
在大魏如此,在歐巴羅,亦是如此!
-
隨著天氣一天天的變涼,短暫的夏日很快過去,。
而大魏,不管是邊緣地區的永明城到大琉球,還是中心地帶的京師和河南,都進入了豐收的季節。
即使是在貧瘠的戈壁和沙灘,紅薯、土豆以及六穀子都頑強的紮根下去,湖廣地區的水稻有所減產,但是大豐收的琉球一年兩熟的水稻,倒是勉強彌補了湖廣地區的損失。
江南地區的一些山地
貧地沙灘也被宋時趕著尾巴,見縫插針的種上了紅薯,肉眼可見的在冬日來到之前,收穫不會很多,但是哪怕是只長出來了手指粗的紅薯,能抵一口吃,也是好的。
隨著宋時從京師推動到江南的清丈田畝和田稅的改革,今年的田稅終於相對正常了一些。
雖然很多的田稅為了應對糧票制度並不會全部運輸到中央,而是囤積在各地的倉庫之中,但是起碼紙面上的數據好了很多。
宋時看著上面的數據,還是稍微鬆了一口氣,就像之前程嘉柔所說的,起碼今年不至於餓死人了。
秋收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糧價大跌,為了應對奸商低賣高賣,各地的糧站都開始平價收購百姓的糧食。
這也是巡檢司最忙的時候,往往越是到這個時候,越容易產生腐敗,因此巡檢司還要各地查探糧站如實入庫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就要立即核實上報。
去年這個時間,宋時殺的人頭滾滾,今年倒是稍微放鬆了些,全部和各地搜集的流民一起,打包發到了大琉球和瓊州。
胡泉就寫信抱怨過,宋時送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嘉娜都要從他手頭借人手去看管了。
宋時當做沒看到,因為她現在面對的卻是另一個問題。
小冰河時代所帶來的極端寒冷除了影響降雨和作物生長以外,最多的,也是最表面的傷亡就是凍死。
尤其是往年溫暖濕潤的地區也會突然入冬,那些沿海地區習慣了溫暖冬日的百姓,則很難度過這個突如其來的降溫。
一件冬衣,對於平民來說非常難得,甚至還有春日將冬衣典當換錢,冬日再贖回的操作。
而大量從身毒和榜葛剌運送過來的棉花,雖然勉強夠軍中的將士使用了,也讓市面上的松江布的價格都被打下來了一點,但是一件充棉3斤的棉衣放到市面上,價格依然是非常昂貴的,更不用說棉被了。
但是宋時知道,這個小冰河時期持續的時間起碼是一代人,她不能就這樣等待著小冰河時期過去。
遠渡重洋的王氏商行終於送來了宋時期待已久的一種動物。
這是宋時早在數年前就托他們去西班牙偷渡的:西班牙長毛羊。
這是西班牙的國寶,曾經為了維持自身的紡織優勢,而被禁止任何一隻活體羊種離開本土。
大魏原生的羊,不管是內地的還是蒙古的,大多是粗而薄的毛皮,根本無法紡織成毛呢大衣,最多製成毛氈。
在棉花緊俏的當下,石油製作的化石紡織沒有個一百年還無法完成,宋時不得不將目光放到了生物紡織上。
將動物的絨毛紡織成線,甚至是做成毛呢,是即使未來也驗證過的可行路徑。
趁著現在的歐巴羅打成了一鍋粥,只要願意出足夠的資金,沒有什麼是無法購買到的,如果不行那只能證明宋時出的價碼還不夠。
之前大批量養殖的兔子,去掉**以後,留下的皮毛有限的為大魏百姓提供了些許的溫暖,也已經為毛紡織行業打了個底,而現在這群遠渡重洋好不容易來到大魏的西班牙長毛羊才是正菜。
它們的到來,將真正為大魏的百姓解決禦寒問題。
-
冬日的季風吹拂著泉州的港口,正是南下的好時節。
=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