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壯勞力不管是放到隔壁山西挖煤,還是放到張家口附近搞基建,或者直接把那些六穀子番薯粗種一圈,都是能解地方官員考成業績燃眉之急的。
總而言之,軍方不放點人出來,這事是沒完了。
不過,顯然這些官吏的想法都落了空。
張家口確實缺人,但是邊防重地,再缺人也不會用這群前來入侵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來屯田勞役。
不管地方官員再怎麼上竄下跳,軍方的級別終究還是會比他們高一階,考慮的因素也不一樣。
所以那數千位俘虜,除了馬匹皮草,張家口一個也沒留,全部打亂分批被流放到大琉球和瓊州去了。
或許某一天他們還有重新回到大陸的機會,又或者會死在下南洋的路上。
當然如果命硬一點的,倒也有機會可以去澳洲上的草原繼續策馬奔騰。
這可能就是入侵大魏的代價吧。
-
徽州-雒縣。
周雲一身碧青色女裝,面容沉靜,嘴角噙著一抹笑意,讓人觀之可親。她步履輕快的漫步在這個頗有幾分江南水鄉街道上。
她的身後是為了方便,打扮成男子裝束的石橙,石橙雖然年紀尚小,但是因為在軍中營養充足又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抽條似的長,一身男裝反而穿出來幾分風采。
尤其是她的短髮,使得她看起來精神奕奕,好奇的打量著周邊環境的眼睛清澈見底,倒是和江南地區的文人顯得格外不同,行為舉止一看就是軍伍出身。
兩人相偕走在江南小鎮的街道上,倒有幾分隨意散漫之姿,仿佛是小情侶出遊罷了。
不過雖然不時有人側目,倒也沒有人投以詫異的目光,畢竟自從攝政王當著天子的面削髮明志後,不僅軍中相繼效仿斷髮明志,就連民間也有不少的人跟著一起。
當然最開始的時候,這樣的人在南方相對要少一些,江南的文人最重風雅,所以效仿者並不多。
然而前線大量的傷殘將士退伍,逐漸被安置在大魏各地的鄉縣兵勇當個教官或者衙役,又或者是在軍中立下戰功的則被分配到各地的巡檢司,每日在府縣巡檢……
當然有些上進心的也會申請去軍校進修,如果能考出個文憑,哪怕身有傷殘,也能在軍中其他職位混口飯吃。
大量的退伍將士,很多都是從遼東一路輾轉打到南方身經百戰的將士,在軍隊之中接受過不少訓導員的基礎教育,回鄉後也多是教官之類的職務,或者比起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在民間地位自然要高一些。
短髮雖然需要時時修剪,但是習慣了之後,不管是從衛生方面還是從精氣神方面,都有不錯的提升,也因此帶動了大魏民間男子短髮的風氣。
所以沒人用奇怪的眼神看著石橙,只當她是剛退伍的小兵,大多人倒是用欣賞的目光掃過周雲,因為她的確氣質不凡,一看就是女吏出身。
大魏早先雖然風氣相對閉塞,但是在幾番生死戰亂後,隨著官吏考核不分性別,唯才取仕,大量的女子進入朝堂後,反而倒閉整體風氣趨於開放,朝臣反抗無果後,也就認了。因為宋時她安排下來的活是真的多,而且啥都要數據化,算的人頭昏腦脹。
修改後的考成法就像一把貼骨刀,隨時貼在他們的脖頸之上。就他們這把老骨頭
沒有吏員幫忙是真的干不完。
大量女吏都被派遣到了地方,不僅要各地巡檢,還要考核評估,遇到瀆職之輩還要處理善後。
而人一旦有了權利,有了傍身的技術和見識,那腰杆自然也跟著挺直了起來,走起路來也從弱柳扶風變成了英姿颯爽。
一開始縱使不習慣,也慢慢的習慣了。
不過一開始女子為官多少也有遇到些浪蕩之輩,從朝堂到鄉野,總有些人分不清上下尊卑,但是大魏即處於戰時,律法嚴苛也實屬正常。
不到斬立決的案情,大多以流放判處,只是流放四千里還是八百里的區別。
遠處有遠處的宏圖大業,近處有近處的苦役礦產。
實在不行,反正基建總是干不完的,丟進去修幾個月的路,挖幾個月的水利設施,再把城建翻新排水設施重新規劃規劃,一頓上下打點下來,再浪蕩無理之人也變得知情懂禮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