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1 / 2)

不過就在宋時在鼓搗市舶司的時候,嘉娜和石香海同時傳過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今夏,安南拒絕向大魏販賣糧食!

第136章 安南宋時看到消息的時候都沒……

宋時看到消息的時候都沒忍住氣笑了,從古至今,安南都不是個省油的燈,不過它的運氣和對時機的把握也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如果說,朝鮮是大魏最忠實的狗,那麼安南就是大魏最叛逆的反骨,隨時隨地都等待著反咬一口。

安南自秦起併入華夏,就被設為象郡,漢改為交趾,漢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征,立銅柱銘文「銅柱折,交趾滅」,攝於漢將之威,直到漢朝覆滅百年,銅柱無人敢動。

唐時設安南都護府,五代漸離心,直到代宋在自身根基不穩的時候被安南抓住了機會,從法理上徹底獨立出來。

代元三次東征未果,養肥了安南的野心,後被大魏先祖收復,卻在大魏朝代更迭無暇旁顧的時候,找准機會發動了藍山起義,再次脫離。

自此安南旁落,成為朝貢國,兩廣失去廣南。

而現在,安南顯然是又找准了大魏最脆弱的時機,準備故技重施。

這倒也不算突如其來,早在開春之際,宋時在大規模的往南洋購買糧食的時候,嘉娜就已經提醒過:安南後黎朝的朝局不穩,北河鄭氏架空了黎朝,與南河阮氏相爭,以靈河為界,打的不可開交。

而被大魏冊封過的安南都統使高平莫氏,卻是在這兩虎相爭之時只能蝸居一旁,誰來都能打他一下。

當時宋時忙著處理京師的事,只能讓嘉娜那邊多尋找別的米糧貨源,比如暹羅稻以代替安南的占城稻,並且密切關注安南情況,必要時可以伸手插入時局,以維護海上的糧食貿易補給線。

原本宋時就在南洋一帶收購糧食和棉花,導致南洋整體的物價上漲了三成,而隨著日本戰亂對糧食的需求增大,被趕出大琉球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為了穩住日本這一交易渠道,不知道什麼時候也介入了安南內亂。

宋時原本沒打算理會安南,比起安南,宋時目前更多的重心還是放在了中原上面,只要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她也並不吝嗇於錢財,她對於安南的定義到之前,也不過是一個糧食收集點。

只是有些猴子在森林裡待久了就忘記了自己的身份,總要跳出來給你找點不痛快。

宋時盤算了一下安南目前的局勢,以及她記憶中那些犄角旮旯裡面剩下的關於安南的記憶。

要怪就怪太祖太強,而後人又太弱。

安南收回後,留守的官員自以為被放逐就開始肆無忌憚的壓迫當地百姓,粗暴的把大魏的政策全面照搬而不考慮當地民情。

原本南洋那一片的國家,由於天氣炎熱,水源充足,沒有四季輪換,果樹終年結果,所以沒有任何的儲蓄意識,國民性就與大魏人不同,性好懶散,不喜勤勉。

而且由於森林密布,瘴癘橫行,地形陡峭,天險重重,大魏軍征安南時非戰鬥人員就病死4萬餘人,治理安南的20年間,耗銀600萬兩,僅獲稅賦80萬兩,財政虧損率達700%。

但是有時候家國之間算帳,並不能只看紙面上的成本,在如今的小冰河時期,一塊肥沃且能一年三熟的地,對於大魏百姓來說就是無數能活命的機會,況且還有高平鐵礦,清化金礦等戰略礦產。

安南獨立後與日本、荷蘭直接貿易,大魏喪失南洋香料定價權,各香料的價格暴漲5倍。

從地理上來說,安南北接廣西、雲南,是大魏抵禦東南亞勢力及西方勢力的的前沿陣地,紅河三角洲的地利,也可監控北部灣至馬六甲航線,阻斷海盜與倭寇南逃通道,安南的歸仁港也是下南洋路線上重要的補給點。

失去安南,同時也失去了大魏的文化和理念輻射南洋深處的更多可能性,同時也是大魏向南洋諸國展現出來的,由進取探索轉為保守封閉的重要標誌。

總而言之,安南對於大魏來說:得之可固國安邦,失之則內外交困。

當時不重要的一塊地緣位置,或許就會在未來成為決定勝敗的轉機。一如荒涼到寸草不生的西藏,卻憑藉世界第一高峰擋住了來印度的入侵,一如人跡罕至的遼東,萬年不化的凍土下蘊含著豐富的資源與工業的希望,一如廣袤的南洋海下無數的石油安靜的沉睡……

沒有足夠的國土縱深和複雜地貌,一旦遇到危險就會失去轉圜餘地,每一寸土地,都不應該被輕易放棄。

當然,如果只能選一個的話,南洋諸地,宋時更想要的其實是緬甸的那塊地,雖然山林密布,局勢也更加複雜,但是如果隨著基建的逐步提升,就能直接廢掉困住大魏海上貿易的枷鎖——馬六甲海峽。

可惜,宋時是個成年人,她選擇都要!

上一條時間線,曾經有東南亞人質問華夏憑什麼將九段線劃在他們的國土旁邊,卻從未思考過,當華夏劃定海上邊界之時,他們的國家根本就不存在。

當年還虛弱的華夏空地劃線已經是給足東南亞面子了,既然第一島鏈如此讓人不滿的話,那宋時只能選擇將第二島鏈也劃入範圍,讓南海,與東海,渤海一起,成為大魏的內海。

宋時盯著地圖上占城的位置,嘆息了一聲。

最新小说: 快穿之快跑無良宿主殺瘋了 對照組女配傍上年代文大佬 救命!我被文物追殺了 回到那年稱王稱霸 一醉江湖 和毛茸茸無障礙溝通,農場被帶飛 在戀綜小說里當萬人迷 長安秘聞錄 重生九零,為國效力我逆襲當首富 另类童话(1v1h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