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的規劃報告書是參考了早期的赤腳醫生政策,並結合了古代環境的改良版,但是核心還是不變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獲得醫療救助。
現代醫院成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建立面對群眾的基礎醫療體系,其實不需要多好的醫術,更重要的其實是正確的衛生觀念和一定的醫療輔助,加上適量的藥物,就可以大大提高百姓的生存率。
雖然現在的官方醫院如果鋪開來,就是一個無底洞,但是如果不這樣補貼,那麼那些一窮二白的百姓根本就看不起病。
現在會醫術的人還不夠多,還需要培養才能真的有赤腳醫生下鄉的盛況。
但是不管有多麼難,第一步也必須邁開腿去走。
這不是施捨,是投資。
節流永遠不應該用在教育和醫療上,只有開源,往外求索才是真正的生路。
教育和醫療才是一個民族能強健起來的根本。
縱然你天才一世,得個風寒就嗝屁了也是白搭。
大魏一朝的嬰幼兒死亡率,宋時根本不想細數,哪怕是皇室也就那樣了。
可是,人口就是帝國的未來啊!
不說醫藥研發需要多少人才了,青黴素就算是神藥也不能濫用,且不說副作用,一旦出現抗體的速度快過研發新抗生素的速度,那才是完了。
李氏已經在山東和京城附近開始安置生產造化
散的藥廠了,畢竟造化散事關重大,除了身邊的人,別人她也信不過。
雖然現在造化散還不可能供應全國,但是供應全軍也夠用了,等新的軍醫培養出來,新的藥廠也建好了。
她看著低頭看資料的眾人,輕聲道:「沒有什麼不可能,魏大夫有一點說的對,醫術博大精深,或許很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成為一代名醫,但是世間疑難雜症雖多,更多的卻還是風寒瘡病,傷寒時疫,跌打損傷之類的常見病……」
「這些常見病自然有成品藥,常見方,掌握了這些常見病的應對方式,自然也能為百姓盡一份力,世間萬千百姓,如今能去的了醫館,開的起藥的,十不存一,但是他們也是我們大魏的百姓!我作為朝中官員,以萬民之稅賦供養,自然要為百姓盡一份心!」
「不過既然是學堂教學,加不加入,自然是以自願為主,並不強求。」
聽到並不強制後,眾人齊齊鬆了一口氣。
宋時沒有理會他們各異的神色,作為一群古人,尤其是面對自己吃飯的傢伙變成教學,自然是有所牴觸的。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如果沒有足夠的保障,就直接讓人家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教出來,確實有些過分。
不過宋時也沒有強迫他們的意思,他們可以自由選擇。
也是現在剛抄了一波家,宋時手裡剛好還富著,不介意在醫療上加大一點輸出,先把框架搭起來。
沒想到宋時剛說完,就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在願意加入醫學堂和官家醫院!大人所寫《防疫四論》微言大義,又毫不藏私,以仁心妙術救百姓於水火,志向更是高遠,此是蒼生之幸也!如蒙不棄,在下俞嘉言雖然醫術不精,也願加入,若一身微薄醫術能開枝散葉為百姓所用,也算求仁得仁。」
宋時抬頭,卻看到那人居然是在南京城中小有名氣的俞嘉言,他醫術精湛,為人一向脾氣耿直,從不給人好臉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年近四十了還只是守著一個小醫館。
但是也正是他,在藥材不足的情況下,改良了三消飲、升降散和達原飲的配方,減少了貴重藥材的消耗,讓更多的百姓惶惶不安之際也能喝上一碗防疫的藥湯。
宋時看著眼前的俞嘉言,心中歡喜,雖然他的名字有些小眾,不如寫出《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一般流名千古,但是宋時卻恰好在後世聽說過他的名字。
因為疫情的時候,她看過一個講述古代防疫的科普,裡面正好提到了俞嘉言。=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1_b/bjZg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