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之內怎麼來得及叫他們搬遷,安置呢。太趕了吧。
他遂開口問道:「朱大人,焦大人,只是不知黔山、安仁兩縣,共有多少戶人家?」
似乎經他這麼一問,二人才想起來還有這麼一樁大事情,焦硯不甚在意:「本官記不得了,或許五六萬戶吧,」他不痛不癢地說道:「待本官發個告示,告知他們搬遷到別處謀生就是了。」
沈持聽著他輕描淡寫的語調,心中微有怒氣,他想:百姓自古故土難離,你這發一紙告示就讓人遷走,不知是怎樣的安置法子。
諸如一戶補償銀兩多少,又讓他們遷往何處。
將這等大事說得如此輕巧,叫人很是不放心啊。
朱文濟也道:「樹挪死人挪活,等焦大人的告示出來,他們會自行搬離的。」同樣沒說具體要怎樣安置兩縣的百姓。
沈持的眉頭皺得深了。
這時,負責此次開礦的「財神爺」俞馴瞧了他一眼,忽然開腔問道:「沈大人,不知這安置兩縣百姓的銀兩,預算幾何啊?」
沈持說道:「在下初來工部觀政,尚不知此事該如何作預算。」
這……不應該問他吧。
工部侍郎朱文濟與黔州知府焦硯才經辦過這等事情,有老道的經驗,他豈敢貿然開口。
俞馴跳過朱文濟和焦硯,獨獨拿這件事去問沈持,多少讓那二人心中有絲不快,但又不敢得罪他,畢竟有個什麼事的還得伸手向人家戶部要銀子呢,只得說道:「當年樊武縣開礦,記載疏散兩縣百姓所花費為十四萬兩白銀。」
言下之意,這不是有先前的比照著嗎?就這個數吧,還用問嗎。
只聽俞馴冷冷說道:「大萬山開礦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今非昔比,下官以為此數目還要再行商榷才是。」
朱、焦兩位朝廷大員被他駁了個沒臉,訕訕地沒說話。
第103章
焦硯甚至在心中有些埋怨沈持多事, 怎樣安置黔山、安仁兩縣百姓是他的事,還輪不到旁人來插嘴,臉色很快沉了下來。
工部侍郎朱文濟雖不形於色, 但他卻說道:「煩請沈大人代工部擬一套黔、安二縣百姓的遷出法子,協同焦大人一道妥善安置好那裡的百姓吧。」
他心道:如何安置府內百姓, 原是黔州府自己的事,無論焦硯愛民如子還是照章敷衍, 皆與工部無關,這種事情勞心勞力還撈不到功勞, 沈持啊沈持, 你既然不識趣, 那本官便索性為你攬下這事兒,到時候栽了跟頭那也是你自找的。
沈持當然知道他不該多言, 但他對此事並不後悔, 一拱手淡然道:「下官遵命。」
堪完山回到驛站的次日,清晨, 沈持才吃過朝食, 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一位是黔山縣縣令趙息,另一位是安仁縣縣令吳崇,他二人手裡捧著縣中戶數的花名冊,說道:「焦大人讓下官將縣中人口戶數清點後送給沈大人, 請過目。」
沈持眸色微沉:「有勞二位大人了。」
看來焦硯是將此事徹底甩給他了。
夜晚, 沈持拿著兩縣的戶籍名冊翻看起來, 這兩縣加起來一共有小十來萬人口,八千來戶,多數人家世代居住於此, 繁衍生息,從爺到父,又到子子孫孫。
真會像黔州知府焦硯所說的那般,發一紙告示給些補償銀子他們便會全都遷走嗎。
沈持不大相信。
放下戶籍名冊,他用手指摁了摁眉心,棘手。
沈持從屋中走出來,晃到邱長風門前時探頭一看,道長正在抽籤,他趕緊進去說道:「道長在抽籤呢?也讓我抽一支吧?」
邱長風白了他一眼:「富貴啊,你這會兒抽一定是下下籤,貧道今兒沒心情給你逆天改命,還是算了吧。」
沈持:「……」
那個先前在祿縣的時候有人抽了下下籤,一把抓起簽筒往人家面前一擱「來,重新抽,貧道今天為你逆天改命」的道長終究是變了。
邱長風收了簽筒往藤椅上一癱:「貧道要睡覺了,沈富貴你出去吧。」
沈持:「……」
一扭頭再看邱長風已經打起呼嚕,他不再打擾人家,悄悄地退出去隨手關上門。
沈持只得回房,又將黔山、安仁兩縣的戶籍人口名冊翻了一遍,直至二更末才歇下。
次日,胡見春來找他:「沈大人,今日無事,你我兩人到黔山,安遠二縣走一趟如何?」
沈持今日本就打算到這兩縣去的,聽他主動相陪,欣然說道:「在下正有此意。」不實地去看看黔、安兩縣的屋舍農田,物價人情,他怎麼算出給安置一戶需補償多少兩銀子,擬出遷出條疏呢。=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