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們願意,還主動問起所需本錢,如何張羅鋪子的事兒。
柳君逸自然是細細說來……
在座,只有柳家和宋家、王家是行商之家。
許長卿的祖父是府衙主薄,父親是興安州丘河縣令,其母早逝,父親續娶。
因此他和胞弟胞妹自小生活在祖父身邊。
許家都是小官,不算富貴,但他外祖家是商家有錢,母親的陪嫁不少,都被他接管了。
妹妹出嫁給了一半母親留下的嫁妝,剩下一半在他的經營之下也有盈利,夠他和弟弟用的。
只不過,若能有賺錢路子,他當然願意更進一步,為自己和弟弟賺一份更寬裕的將來。
王梓唯家生意不如柳家大,除了一些乾貨、皮毛、瓷器生意,主要經營的還是茶葉,在南邊有好幾處茶山。
柳家那麼多酒樓和茶樓、雜貨等生意,所需茶葉也是從王家進貨,各地分鋪亦如是。
如今皓月樓、順心酒樓還有福琪軒茶樓,所需用的茶葉,柳君逸當然也直接找上了王梓唯。
宋家則是經營布莊、布坊、成衣鋪、胭脂首飾、繡莊等生意。
顧佳琪要開的精品鋪子,宋家是最能供上貨的,也是最有經營經驗的。
說到行商生意經,在座只有顧北亭是最沒經驗的,只能默默煮茶,用心學習。
江家是書香門第,卻也有些小生意。
在府城有老夫人的嫁妝鋪子,在京城也有少夫人的嫁妝鋪子。
江鴻飛卻是專心讀書和玩耍,並不曾過問這些生意之事。
但他從小和柳君逸、宋君澤他們玩在一塊兒,自然也是聽得多了。
當下,柳君逸按顧佳琪的意思,將這生意一分六份,大家出一樣的本錢,從外面請人經營,大家各自分利。
顧佳琪提供的那些圖樣和方子,則需要鋪子出錢現買了去。
這樣,就不用發生有人仗著方子多占分利,分利不均而將來生了嫌隙。
反正將所有方子算進開鋪成本里,要賺一起賺、要虧一起虧。
大家都不干涉鋪子管理,有人脈或是什麼客源,拉進鋪中賺錢就行,沒有也無所謂。
將來如果不想合夥想離開,拿走自己那一份就行。
但要在別處開同樣的鋪子,使用到同樣的方子,就要另行支付買方子的錢。
各種商量一直到晚上,六人先簽下了合夥意向書,並確定了投入和分利的方式。
此後張羅到開張所需成本多少,則看具體結果。
而柳君逸也大方地說明……
第184章 這個兒媳婦怕不是財神下凡吧……
顧佳琪拿出的那些方子按價買下,可以先寫欠據,等鋪子盈利後分幾次還清便行。
他又拿自家爹買方子做例子來說,大家一聽便明白了。
假設那些方子值十萬兩,可以寫十張一萬兩的欠據。
以後一次還個一、兩張欠據直到全部還完就行。
有了這個分期還款的方法,大家也不著急了。
有鋪子就要有作坊,不然那許多東西怎麼做出來呢?
宋君澤提議,布料可以直接從他家進貨,按熟人價給出折扣。
這是宋家生意,上哪家進貨不是進呢?
宋家也有胭脂作坊,可以讓宋家胭脂作坊加工那些胭脂。
若怕方子泄露,那他們就開一家胭脂作坊作為保障。
當下,又從胭脂作坊說到首飾作坊、香皂作坊、成衣作坊……
端午過後,五月下旬,六人合夥的「明玉閣」在紙面上正式成立。
柳君逸與大家多次詳細商量好細節之後,按顧佳琪教的方法寫下了策劃書。
不只明玉閣,還有作坊規劃和流程、各類人員需求和安排以及管理要點。
顧佳琪借著這次開鋪、寫策劃書的機會,也灌輸了一些管理經驗和用人思路。
這些小技巧,對他們將來入仕做官,也有益處。
入仕做官,與國考上岸不同的是,這是要直接進入各部門管理層的。
當然,翰林院那三年是磨礪過程,是體制內在編打工人的沉澱。
在商量細節時,她也參與了兩次,藉機又灌輸了一些策論可能會用上的思路技巧。
明面兒上,是生意人的獨特腦迴路,在為人處世和處理各種事務上,又何嘗不是老辣的經驗?
大家對顧家妹妹佩服得不行,心底里也會自動擴散思維,自覺獲益良多。=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