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來諾言歷次參加晚會的表現。
春晚宣傳曲他拿出來《歌唱祖國》,春晚舞台上,他把國讎家恨搬上舞台,以及後來的《少年華國說》,《鋼鐵洪流進行曲》。
每一次,他都能拿出來超越音樂本身的作品。
這一次,是《鄉愁》?
不,孫明城搖搖頭,直覺告訴他,後面還有大招。
……
魔都衛視,陳見深走下舞台。
他步履蹣跚,落地卻很穩健,鬚髮皆白,卻神采飛揚。
佝僂的身姿里充滿了踏上祖國大陸的喜悅。
他下台之後,接下來登場的是余洲。
「感謝陳見深老師的精彩演出,他的理想是回到故鄉的懷抱,接下來余洲將會用一首《理想》,為大家講述他的故事。」
鄉愁和理想,都是亘古不變的話題。《理想》,趙雷作詞作曲演唱,發布於2014年,比他火遍全國的《成都》還要早兩年。
民謠界有句話叫做:趙雷不紅,天理難容。
終於,他在《歌手》上用一首《成都》開始被大眾所熟知。
粉絲說,喜歡趙雷是因為他的每句歌詞都能唱進人心裡。
歌詞是民謠的靈魂,走心歌詞的背後是作者對生活的牛逼洞察。
這首《理想》,就是唱給每一個漂泊者的歌。
余洲在掌聲里抱著吉他走上舞台。
今天舞台,大部分時間都很安靜,燈光的存在感削弱到了極致。
沒有伴舞,沒有什麼舞台效果,只有餘洲抱著吉他站在那裡。
這首走心的歌,不需要太多東西,畢竟漂泊人,過著並不怎麼華麗的生活。
余洲開口了,還是熟悉的味道。
「一個人住在這城市,
為了填飽肚子就已精疲力盡,
還談什麼理想,那是我們的美夢。」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無論是北漂滬漂還是其他漂。
光鮮亮麗,收入幾萬的人只是少數。
更多的人為了生存,需要筋疲力盡地工作的人。
79的眉筆貴不貴?
是因為不夠努力,所以才覺得79的眉筆貴嗎?
不是的,生活原本就沒那麼容易。
余洲一開口,很多人就安靜了下來。
現場的觀眾,有精英階層,有小有成就的人,有為生計忙忙碌碌的人。
但不管是哪種人,他們都對這幾句歌詞感同身受。
魔都是全國最繁華的大都市,然而個體在這座城市依舊十分渺小。
直播間裡的觀眾,感觸更深。
月圓之夜,有人出去歡度中秋,而更多人的則是蝸居在狹小的出租屋裡,聽著這樣一首扎心的歌。
余洲抱著吉他輕輕彈唱,像是像觀眾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夢醒後還是依然奔波在風雨的街頭,
有時候想哭就把淚咽進一腔熱血的胸口,
公車上我睡過了車站,
一路上我望著霓虹的魔都……」
余洲的聲音格外動情,這就是他的人生經歷啊。
背井離鄉,孤身一身來到千里之外,每一個孤獨的晚上,他都只能抱著吉他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
一腔熱血無處安放,陪伴他的只剩下虛無縹緲的音樂夢想,還有那把舊舊的吉他。
無數個日夜,他都想過要放棄。
「不行找個班上。」
音樂這條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還是太過虛無縹緲了些。
而觀眾們,有著比他還深的感觸。
因為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精疲力盡。
他們有一個很不好聽的稱呼「窮人」。
對窮人來說,談理想,談熱愛,更是一種奢侈。
歌聲繼續。
「我的理想把我丟在這個擁擠的人潮,
車窗外已經是一片白雪茫茫,
又一個四季在輪迴,
而我一無所獲的坐在街頭,
只有理想在支撐著那些麻木的血肉。」
現場有觀眾被觸動,繼而淚流滿面。
魔都也會下雪,很多人留在這裡,就是為了「理想」。
這個充滿偉大,又充滿心酸的詞語,是無數漂泊者背井離鄉的動力。
年輕人為了她顛沛流離,為了她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她不惜付出青春,為了她咬緊牙關。
如果沒有她,很多人的生活根本就無法堅持下去。
在很多時候,理想本身能否實現,已經沒那麼重要,她就像遠方的月亮,在看得見摸不著的地方,拼盡全力地誘惑者每一個人。
觀眾席上,年輕人哭了,老人充滿感慨。
每一個懷揣夢想而不得志的人兒,聽到這首歌總是不知不覺傷感起來。
余洲用絕望卻又充滿不屈的歌聲,讓人們想起了那些深夜才下班的青年,他們腳步無力,形容枯槁,眼神空洞。
這是他們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