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理想》又一個四季在輪迴
一首《鄉愁》,把中秋晚會的氛圍升華到了祖國統一的層面。
央視中秋晚會的熱搜本來在孫明城的授意下,已經拿下熱搜榜前三。
然而他並沒有想到,陳見深不只是朗誦《鄉愁》,還有根據詩歌寫的一首歌。
#《鄉愁》
簡簡單單兩個字的熱搜,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一點地往上爬,然後超越央視,登頂第一。
與此同時,陳見深這個名字,在搜索指數上,走出了一條90度向上的直線。
陳見深,寶島著名歌手,他是許多經典歌曲的製作人,只是作為製作人,他一向不怎麼火。
這首《鄉愁》,讓他一夜之間從默默無聞走向了家喻戶曉。
七十多歲高齡爆紅,堪比姜子牙出山。
中秋之夜唱《鄉愁》,唱對母親的思念,唱對妻子的思念,唱對祖國的思念。
絕佳的時機,樸素動人的詩歌,深沉細膩的歌聲,直接引爆了網絡。
鄉愁,是永遠唱不盡的歌。
葉落歸根,這是烙印在每個人骨子裡的情節。
鄉愁是什麼?
是故園飄落黃葉,是家鄉的皂角樹。
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彷徨。
是幼時媽媽的聲聲喚,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鄉愁,從古至今,就是文人雅客們逃不開的羈絆。
鄉愁,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是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是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是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鄉愁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一種情懷,是所有中華兒女心底最柔軟的情感聯結。
人生四大喜事,他鄉遇故知。
出門攀老鄉是很多人的習慣,一開口,那熟悉的鄉音就能迅速把素不相識的人聯繫在一起。
現在,在浩如煙海的千古名句里,將會多出一首《鄉愁》。
現代詩歌,一樣擁有打動人心的魅力。
《鄉愁》,將會跨越山海、直抵人心,直達海峽的另一邊。
熱搜上《鄉愁》紅得發紫,無數人反覆回味著這首《鄉愁》,是詩歌,也是歌曲。
文學泰斗蘇星海此時也在看中秋晚會,他看的是魔都衛視。
央視他掃了幾眼,罵罵咧咧地選擇了換台。
直到換到魔都衛視,他才放下了手裡的遙控器。
《但願人長久》出來的時候,他直呼牛逼。
為蘇軾喝彩,也為這首歌喝彩。
等到《鄉愁》出來的時候,他一下子精神起來,坐直身子,目光炯炯地盯著屏幕。
像是要把這首詩一字一句地體會透徹一樣。
等到陳見深唱完,蘇星海開始口吐芬芳。
隨後他熟練地登錄圍脖,迅速發了一條消息。
「這首《鄉愁》,他媽的,寫的這麼牛逼,臥槽,我很嫉妒!」
很粗俗,大過節的,這條圍脖讓不少自詡文雅的人皺起了眉頭。
網友正準備開噴,一看帳號,蘇星海!
溜了溜了。
這條言詞粗俗的圍脖,熱度越來越高,原封不動地登上了熱搜。
控制不住了,央視中秋晚會熱度一直掉,其他衛視也都遇到了相同的情況。
魔都衛視,一枝獨秀,紅得發紫。
收視率甩開了芒果台三條街,不僅在比收視率上暴打其他衛視,一貫是芒果台大本營的網絡陣地,也開始失手。
一首《鄉愁》,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態,橫掃了全國大地。
包括寶島。
觀眾們歡呼雀躍。
娛樂圈震驚。
文學圈震動。
這首《鄉愁》不僅是在訴說陳見深的鄉愁,更是把寶島比喻為孩子,大陸比喻為母親。
這很大膽。
前段時間,不少藝人轉發「祖國終將實現完全統一」。
而陳見深,直接在大陸中秋晚會上唱《鄉愁》。
寶島觀眾無語凝噎,吶吶不敢言。
有媒體揚言要封殺陳見深,封殺諾言。
只不過壓根沒人在乎他們。
寶島早就不復當年的輝煌,現在娛樂圈的重心是大陸。
魔都衛視收視率扶搖直上,這時候如果說魔都衛視想要挑戰央視,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孫明城一邊忙著盯著現場,一邊看收視率。
不出所料,又摔了一個杯子。
他安排的也有紅色歌曲,然而卻比不上此時此刻,國家統一關鍵節點上的一首《鄉愁》。
這格局已經超越了娛樂圈,超越了音樂。
這是作弊,根本沒法比。
想到這,孫明城悚然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