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依舊扎心
舞台上。
余洲的歌聲卻越來越有力量,蘊含的憤怒逐漸釋放出來。
他從來就沒有屈服過,哪怕是在無歌可唱,無人問津的時候,他也一直在堅持著音樂的夢想。
「理想今年你幾歲,
你總是誘惑著年輕的朋友,
你總是謝了又開給我驚喜,
又讓我沉入失望的生活里。」
音樂低沉下來,歌曲的間奏里充滿了不甘,憤怒,卻又化為了無奈和苦澀。
理想幾歲?
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小時候,每個人都有夢想,想要當科學家,當太空人,當人民警察……
每個人都能說出各種各樣的夢想,也許每天都能換一個夢想。
但這些夢想是那麼的鮮活明亮。
沒有哪個孩子的夢想是「一套房子」「一輛車」「賺很多很多錢」「朝九晚五的工作」。
理想這個詞,是熱愛憧憬的代名詞。
然而隨著人的長大,理想變成了一個複雜的詞彙。
希望和絕望,雞湯和毒藥、鬥志洶湧和飽經滄桑,在「理想」這個詞彙中相互交織在一起。
你的理想幾歲了?
零歲,則說明是理想的開始,這很好。
五歲,說明理想已經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它不再是一碗雞湯,而是為之奮鬥的方向。
三十歲,很遺憾,這個理想,可能不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五十歲,理想變成了信念,哪怕永遠不可能實現。
歌曲後半段,余洲在舞台上唱著自己的理想,觀眾們在舞台下聽著自己的人生。
「公車上我睡過了車站,
一路上我望著霓虹的魔都……」
沒有什麼雞湯,只是用最寫實的文字,把每一個「追夢族」的生活描繪出來。
平凡人的無奈和彷徨,更能打動人心,引發觀眾共鳴。
毫不意外地,有觀眾已經在跟著輕聲哼唱。
好像這唱的不是一首歌,而是唱的人生。
一種強烈的分享欲在每個人心裡不斷地發酵,不斷地生長。
人類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渴望分享,渴望在分享之後得到認可。
每個人都有故事想要跟別人分享,這也是圍脖等社交軟體能夠壯大的原因。
舞台上的余洲,就是在用歌聲向每一個觀眾分享自己的故事。
「又一個年代在變幻,
我已不是無悔的那個青年,
青春被時光拋棄,
已是當父親的年紀。」
余洲確實在分享,他唱著這首歌感慨萬千,時光荏苒,當初為了理想,可以盡情揮灑一腔熱血,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不肯回頭的年輕人,還沒有妥協。
他還在,是因為遇到了生命的貴人。
其他人呢,經歷過生活的苦楚,仍然能遵循自己內心,去追求那個理想,不畏一切勇往直前的人還剩下多少呢?
絕大部分人都是屈服於現實,被現實打敗,然後回歸平淡的生活。
只是偶爾在談到從前的時候,心底會有一絲不甘。
余洲也不甘,雖然他最終成功了。
但是那些黑暗日子裡的苦澀辛酸,他無法忘記。
這一切,都化成了他前進的動力。
舞台上,余洲聲音有些沙啞,有些聲嘶力竭。
「理想永遠都年輕,
你讓我倔強的反抗著命運,
你讓我變得蒼白,
卻依然天真的相信,
花兒會再次的盛開。」
好像是在向著命運奮起反擊一樣,余洲把所有的情緒都宣洩出來。
音樂漸漸消失,三秒鐘的寂靜。
現場開始響起掌聲。
余洲握著話筒,唱完了最後一句。
「陽光之中,
到處可見奔忙的人們,
被擁擠著,
被一晃而飛的光陰忽略過。」
歌曲結束,余洲向著四面八方觀眾鞠躬致謝,一步步走下舞台。
身後儘是掌聲和歡呼聲。
儘管已經名聲大噪,他仍然是那個謙卑羞澀的余洲,唱的仍然是芸芸眾生。
一曲結束,《理想》迅速火爆。
其實一直都有一種類型的歌曲,不需要大手筆也能火,因為他們滿足了大家分享欲。
而《理想》,就是這樣一首滿足觀眾分享欲的歌曲。
向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可以獲得一種內心的快感。
不管分享的是喜是悲,是悲是愁,都不重要,分享本身就很重要。
《理想》這首歌還沒上線,但是沒關係,網友截圖、截取視頻,瘋狂轉發,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這首歌的喜愛。
這首歌唱出了平凡人在理想跟現實之間的躊躇彷徨跟無奈,直扎人心。
魔都衛視收視率一路上升,最高峰已經跟央視最低谷持平。
央視,似乎不再那麼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