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我只是突然發現,我自幼所學的儒家經史典籍,以及長輩自幼教導我的道理,其實並不一定全然正確。
若依先賢們的道理來看昭國,這裡簡直堪稱大逆不道。而士族之人還喜歡說,那位昭王是胡人出身,言昭國乃邪魔歪道。
我與那些士族子弟平日交流,他們在言談舉止間頗為歧視昭國,只覺對方是蠻夷之人,提到昭國便進行各種辱罵、造謠、誹謗。
這些人還常常言,一女子建國簡直就是禍亂天下,還說漢廷的動亂皆是因為女子陰陽失序。
我之前雖並不認同他們的說法,因為我認為一個女子能夠建國,必定是極其優秀之人,但我也並未覺得昭國會有多繁榮興盛,只是覺得這位女子武力較為強悍而已,方能建國。
可是來到昭國僅僅幾日,再加上路途當中見識到的景象,我突然覺得,先賢們所說的道理已經難以治理好這個天下了。
阿父是否會覺得我的想法大逆不道?」
荀攸笑著搖頭。
從相信先賢道理,到後來發現道理只是道理,真實的生活其實是人性和利益之後,荀攸也才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那些在書籍裡面不曾明言的東西,都需要自己在生活當中領悟。
而他這個長子只是過早的醒悟了這件事情。
「緝兒,你很好,吾聽說昭國的學堂有很多豐富的書籍知識傳授,我讓你去昭國的學堂裡面讀書,可好?」
荀緝自然沒有意見,他來昭國幾天,已經見識到這麼多新奇事情了,荀緝相信昭國的學堂肯定有更有趣的東西等著他。
這裡實在是有太多讓人好奇的東西了,讓人想要留下來學習。
下午,楊秋親自招待了荀攸一家人,好生表現了一番自己禮賢下士的態度。
這個過程之中,因為荀攸的妻子兒女皆在,楊秋並沒有和荀攸談論什麼政事,而是純粹的享受美酒佳肴。
等到這一頓飯食享受完畢之後,楊秋讓自己的人是送荀攸家人離去,而她則單獨將荀攸叫到了政事堂裡面聊正事兒。
「公達,幾年之前你離開之時,我曾想下一次我們見面,你必定會為我所用,不過那時我以為會是在戰場上俘虜你。
沒想到是公達刺殺董太師後落入監獄之中,這才讓我有機會讓公達欠我一場救命之恩。
如今公達已來到昭國,對昭國的未來可有什麼想法?我這邊有很多官位空缺,公達不妨自薦一番?」
楊秋對人才的態度向來都是寬容禮遇的,荀攸已經做出了決定,自然不會有什麼擺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