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昭王還擺明了要重用他,這種時候自然要考慮自己未來的仕途。
一旦做出選擇,那就要規劃好未來之路,不過在那之前,荀攸還是有個問題想要先行搞清楚。
「大王,攸雖出身荀氏家族,然至今實在未有顯著建樹。
自初次見面,大王便似乎對吾頗為賞識,攸至今仍未明其緣由。
當時吾曾詢問叔父,叔父只道是攸之名聲傳至大王處,可吾覺得此並非真正答案。」
幾年之前荀攸就困惑此事了,那時候他沒有機會直接詢問。
如今既然已經要效忠昭王,這個問題要再不問,以後估計也沒機會問了。
這性格倒是喜歡尋根究底,要按照賈詡那種性格,他不會直接問,而會接下來默默觀察自己尋找答案,不過也不是不能回答。
「公達,真實答案實則並不複雜。
我只能言明,我曾為你算過命勢,知曉你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故而便想將你招攬過來。
這世上之事,有時就是如此簡單。」
此言一出,荀公達不由得笑了一下。
他其實很少在上位者面前露出笑容,荀攸其實是很謹慎的性格。
平日裡面也喜歡表現出一副木訥的樣子,並不喜歡高調,也不喜歡引人注意,
可是剛剛這個答案實在讓他忍俊不禁。
因為當年他問叔父荀諶的時候,叔父也言之鑿鑿的說。
若真要一個答案,大王肯定會說是算過命的,沒想到今日問出來之後,和當日叔父所料一點都不差。
第139章
「大王,攸剛至昭國,尚未了解昭國政策,所知之事皆為不實傳言,所以攸恐怕不能給出良策。
不過,文和先生已稍許透露大王年底計劃。所以我認為,若要計劃順利施行,需得解除昭國隱患。
并州、幽州毗鄰諸多蠻夷部落,雖說大王不久之前狠狠教訓了這批人,使其不敢再挑釁生事。
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若利益巨大之時,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大王可有所準備?」
實事求是的說,荀攸是真的沒看懂昭國的內政是如何讓昭國富裕起來的。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他沒有謙虛,而是真的還沒搞懂內部的運行規則。
但既然要走向仕途,總不可能現在來一句,他什麼良策都沒有,該表現的時候還是要表現一番的,至少要讓昭王看出他確實有才。
而荀攸現在唯一能看出的隱患,那就是昭國在軍事上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