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能夠完成此事,昭王以後必定會重用於他,這種時候他怎麼可能會拒絕?
「請大王放心,臣必定完成此重任,不負大王所託。」
這事兒楊秋之前還沒有想好派誰去做,既然太史慈出現了,那就看一看對方的能力能不能做好此事了。
若能圓滿完成這一個試煉,楊秋未來自然會將太史慈重用於其他地方。
接下來的幾天,遼東郡的軍隊自然開始向東撤回,楊秋也跟著呂布這一行人來到了遼東郡。
這個時候,鄧廣也趕緊來到了楊秋的身邊,帶領楊秋巡查遼東郡的情況。
「弘遠,你做得很好,這麼多新建起來的城池,還有那些井井有條的工坊,一看就花費了許多心血。
在這樣一塊苦寒之地做出如此大的成就,你辛苦了。」
這一路上,楊秋已經在遼東境觀察了數座縣城,這些全部都是新修起來的城池,裡面的城市規劃井井有條。
而周邊的那些工坊,更是直接將遼東郡的經濟發展了起來。
畢竟遼東之地有鹽鐵之利,大量的工坊建立起來,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口湧入,直接讓這一個苦寒之地發展成了一個和平繁華的地方。
當然,這個地方還不能和并州相比,但與楊秋前幾年來的情況相比較,那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大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這是你一直教導我的知識,遼東之地只有冬天難熬了一點,實際上資源非常豐富。
目前開墾出來的荒田,一年的畝產量已經達到了十石,這一塊黑土地的土壤肥力實在是太優渥了。
即便湧入了這麼多的人口,依然能讓大家吃飽穿暖。
所以,大王明年可以不用再運送糧草過來支援遼東這地了,也許明年我們遼東還能產出大量的糧草支援大王這一邊。」
開發遼東這塊地,自然不是一兩年就能自給自足的,所以過去這幾年,昭國作為中央支援了大量的糧草過來。
而今鄧廣已經確定,若沒有什麼天氣災害,明年必定有餘糧可以上繳到中央。
「這倒是個好消息,盛嘉若是聽到此言,恐怕今年都能鬆一口氣。」
畢竟過去幾年,昭國雖然掙了許多錢,但花銷也非常大,每年可以說是剛好收支平衡而已。
作為掌握財政大權的鄧容,她自然每年都在頭疼此事兒。
而遼東郡恰好是一個巨大開銷的地方,前幾年完全屬於投資,每年只能看到有大量的金錢投資過來,完全沒有一絲回本。
也就是說,遼東郡這地方完全沒有給中央那邊上繳過賦稅。
但從明年開始,遼東郡這塊地就可以開始上繳賦稅了,再過幾年,這地兒就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