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義所言極是,胡人之弊,在於無餘糧。
今鮮卑已然大敗,幽州其餘胡人部落紛紛向北逃竄。
值此之際,我昭國當乘勝追擊?亦或要求彼方前來商談合作?
又或助力鮮卑其他部落吞併軻比能部落?子義可有高見?」
之前所問的是對北邊的大戰略,如今則是問這次戰爭結束之後的處理方式。
每一個問題都至關重要,太史慈不由得陷入沉思,他在思索著怎樣能夠讓昭國在此次戰爭當中利益最大化。
這肯定是昭王想要聽到的答案。
「以臣之見,大王可放軻比能之弟阿古伊歸去,令阿古伊接手軻比能部落勢力,斷絕其他鮮卑部落吞併軻比能部落的可能。
鮮卑不需要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單于,阿古伊回歸後若想坐穩單于之位,必倚昭國扶持。
此後,阿古伊定然不敢再生異心。」
竟然將她的後續計劃也猜到了,軻比能雖然死了,但軻比能下面還有龐大的勢力。
難道讓步度根這些人吞併?幫助這些人壯大自己的實力,這顯然不可能。
所以楊秋一開始計劃的也是扶持軻比能親族上位,恰好呂布俘虜了軻比能之弟,這個身份就更合適了。
「子義所言極是,但我以為,尚需添一策。
軻比能率鮮卑南下攻打我昭國,致我昭國損慘重。
今軻比能之弟阿古伊欲歸,自當對我昭國有所賠償。
故我欲遣人送軻比能之弟歸去,子義以為,汝能否擔此重任,助阿古伊登單于之位,且令其償我昭國此戰之損?」
在目前大家的固定印象裡面,打仗這件事情,就算是贏了,其實也是虧本的。
這種虧本當然是在金錢上的虧本,發動一場幾萬人的大戰,後方運送糧草的民夫都有數萬人,這無疑需要花大量的金錢。
但有些戰爭是不得不打的,因為若是連這點錢都不花,到時候連命都沒了。
而楊秋現在就要改變一下大家的思維模式了,把這群人打的傷筋動骨了還不夠,還得讓對方賠償損失,彌補這場戰爭損失的金錢。
當然,北邊的蠻夷胡人也是很窮的,但他們擅長畜牧業,這些牛羊馬匹都可以作為重要物資交換,彌補著昭國這一次的戰爭損失。
不僅如此,人口現在也是很寶貴的資源,所以賠償人口過來發展幽州的畜牧業,這也可以作為賠償款。
太史慈最開始自然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但很快他就明白了昭王的意思。
這一刻,太史慈只覺心中瞬間湧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激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