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董卓和孫堅不一樣。
董卓手底下本來就有一批親信,很多兵卒原本就是涼州那邊的子弟,大家利益趨同,瘋起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不宜惹得過火。
至於孫堅,當初參加黃巾起義,他自己就在家鄉募集了一批兵卒,也算是個小軍閥。
所以楊秋覺得,除了不能把他們逼急,提前打一場大戰,還得提前給他們挖個坑,讓他們內部再亂一下。
因此,楊秋把荀諶喊到了身邊,討論一下如何坑人。
總不能在這次事情過後,讓董卓和孫堅專注對付她楊家軍吧?
雖然這倆本身就有西羌這個戰場牽制,但凡事總有例外不是?
還是先下手為強比較保險。
「將軍,你還記得當初關於孫堅讖緯之語的傳言嗎?」
當楊秋說出自己的目的之後,荀諶先是開口說了這樣一句話,楊秋立即點頭。
她自然記得這事兒,畢竟她當初還沒來得及出手,結果就有人先給孫堅潑了一盆污水。
那時她還在奇怪,這事兒是誰幹的?
而此時此刻,荀諶回答了楊秋這個一直以來的疑問。
「董卓其人,暴戾驕橫,野心勃勃。
當初關於董卓的讖緯之言流傳於洛陽之後,天子當時起了疑心,想把董卓調回來,廢了他的兵權。
然而董卓當時拒絕了,可以看出,他對朝廷非常防備,此時就已經產生了隔閡。
而沒過多久,天子就換了一個方法,將孫堅此人調到了西羌的戰場上,其目的就是為了防備董卓。
以董卓暴虐排除異己的性格,他絕對不會容忍孫堅留在涼州的戰場上監視防備他?
可是過去這幾個月以來,這兩方竟然沒有產生衝突,反而還在合作共同對抗羌人,這實在是不正常。」
「所以我便想到了關於孫堅的那一通讖緯之言,當時我也曾猜測是不是董卓一方出手污衊?
但我現在可以肯定,這也大約是孫堅一方的自污之舉。
將軍,時移世易,人心易變,沒人不想更上前一步,也沒人希望自己手中的兵權被剝奪。
所以孫堅和董卓能夠和諧共處,必定達成了某種共識,此二人絕不是漢室忠臣。
如此,何不將其野心徹底膨脹起來?」
這個猜測楊秋一開始倒是沒想到,但想一想董卓和孫堅在歷史上的軌跡,這猜測又不能說錯,完全合情合理。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