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威嚴還在,漢家天下依然統治穩固,那大家都是忠臣。
而一旦大家看到了出頭的機會,每個人心中的野心都會膨脹起來。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有什麼方法能把這火燒得越來越烈呢?
楊秋不過思索一瞬,她馬上就眼睛亮了起來。
她想,她知道該送什麼禮物了。
於是楊秋準備了兩封信,分別送給了董卓和孫堅。
送給董卓那一封信的大致內容是,天子劉宏身體不好,皇子年幼,需要大臣輔佐,但如果是皇子辯登基,朝廷勢必會放棄涼州,而劉協年幼,正好掌控,所以一計送給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
至於孫堅那封信,內容就更簡單了,介紹了一下什麼叫做州牧制度,並且提議「廢史立牧」。
楊秋就不信,這樣還不能挑起他們的野心。
第98章
荀諶的猜測無誤,當初孫堅率領一萬多大軍奔赴西羌戰場,必然要面對地頭蛇董卓一行人的不滿。
要處理不當,可能連性命都難保。
所以當初孫堅和程普不僅讓孫堅自污了一番,而且還在暗中派人先與董卓透了口風。
表示他們這一行人完全會聽從董卓的指揮,並且暗示關於孫堅的讖緯之說是他們自己搞的,
他們這群人來這涼州並非為了搶權,而是陛下下達了聖旨必須遵從,實際上他們自己並不想在此耗費時間,一有機會就會趕緊離開。
反正這話已經暗示得很明顯,他孫堅不想按照皇上的劇本行事,不想與董卓內鬥,大家最好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無事。
這私底下透口風的行為自然不可能馬上讓董卓一行人相信,誰知道這話是真是假,是不是讓他們放下防備之心?
但有了這一番試探保證,至少避免了一開始就衝突的局面,兩邊都很克制,試探著彼此的目的,看看大家是否真能做到相安無事。
畢竟董卓也不想此時就撕破臉,只要孫堅不過分,那他就能夠容忍對方的軍隊暫時駐留在涼州。
所以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從孫堅帶著一萬多人抵達涼州之後,董卓和孫堅兩方的人都在警惕防備著彼此,但還真沒鬧出什麼衝突來。
每次關於西羌戰場上的事務,孫堅這一行人從不插手,更不會主動做出挑釁之舉,完全按照董卓一方的安排行事。
就算董卓完全冷落他們這一批人,不讓他們上戰場建功立業,孫堅這一行人也毫無意見,權當在原地駐紮休息。
如此有自知之明的行為,沒讓董卓挑出任何毛病,董卓也終於放心下來。
畢竟要是孫堅真鬧事,這一萬的軍隊打起來還是要花費些時間的,多結交盟友,少樹立一個敵人,這是正常人都會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