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到與金國決戰時,不能全殲金兵前,避其鋒芒、逼其遠走,縮小在大宋境內的戰場面積,也是不得已為之下的良策。
鹽軍眾人都有此共識——朝廷不理會金軍的議和要求便是。
但兩位聖人的離譜程度,著實超越了常人認知。
宋欽宗趙桓,他竟然不顧一切,全盤答應了粘罕的離譜要求!
並且下令國庫、其他三京及周邊各路,趕緊籌措金銀物資以運送給金軍!
——哦,不再是歷史上那般,下令在開封全城刮借金銀,而是轉嫁給了許多個地方。
此時張浚也像歷史上的李綱一樣,勸阻宋欽宗和宋徽宗,堅決反對議和。
但光是宋欽宗一個就勸不住了,何況還加上一個太上皇宋徽宗?
毫無意外地,趙桓以張浚守衛開封時侵擾百姓為由,直接下令罷免了他東京留守之職。
因為這次開封城外沒有金兵圍攻,各路勤王也已到,宋欽宗身邊還有禁衛軍,也無法像歷史上那樣『眾怒難犯』逼迫宋欽宗不能議和。
最終,張浚被罷免,護城軍被打散,幸得是張浚表現得溫馴,僅僅只是罷免。
金軍要求的金銀、絹帛和牲畜等,以最快的速度籌齊,並由康王趙構親自率隊運往太原。
大概是不願承擔割地罪過,趙桓在遣使與粘罕談判過後,並未割太原、威勝軍和隆德府三地,但格外給金一百萬兩以作補償。
收到犒勞的粘罕,在十月末撤回金國邊境之內。
而在粘罕北撤回國半途,金國就傳來消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日前病逝,儲嗣完顏晟將繼任金國國君。
岳飛幾乎被氣出個好歹來!
「怪道金軍提出議和,原來是國內新老國主交替!不管議和不議和,金軍都要北撤回國!想要再次南侵,也得等皇權交接穩妥之後!」
「大宋朝廷送的金銀牛馬絹帛,完全是不必要的!」
氣得要死的不止岳飛,李綱、張浚和朝野有識之士,也都被氣得倒仰!
官家糊塗啊!
西門卿雖然也是沒料到趙桓竟然選擇議和,但竟然也不覺得奇怪呢!
[要是不離譜,也就不是雪鄉二聖了。]
……
金軍北撤回國,金國新帝登基。
以趙佶和趙桓為首的朝廷君臣們,以為天下太平無事了。
於是罷了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兵權,遣返了各路的勤王兵。
又恢復了以往文官只知道貪圖安逸、武將一味追求玩樂的文恬武嬉故態,根本不曾吸取教訓,不曾作出任何防禦金兵再次南侵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