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三萬鹽軍,都不夠一合之敵!」
若是正面對戰,三萬鹽軍確實不敵金兵二十萬大軍。但現在局勢未免,也確實能威脅到斡離不。
最終,斡離不他選擇了放棄攻打開封城,決定繼續北撤。
但北撤是走河間府,還是稍微往西,去與粘罕會合?
斡離不他其實想走河間府,去攻打中山、河間二鎮,也能掙些軍功。
可擦著東平府北上時,走到半路,卻多次發現鹽軍探子。北邊河間府又傳來消息,河間府軍隊動作頻頻,似乎在集結兵力,意欲攔截他們。
「河間府攔截也就罷了!西門卿是發哪門子癲,難道他真是大宋忠臣了,先前河間府不是還欲攻打他嗎,結果卻來馳援開封!
現在竟還打算阻擊我嗎?!」
斡離不也就是這一說,他認為西門卿只是在戒備他,戒備金兵進攻鹽軍地盤。
至於馳援開封,也符合西門卿愛民如子的作風。
「說是馳援開封,怎知不是打著擴張地盤的算盤呢?就像當初討伐宋江之流,不就順勢占下兩州一府。」
「漢人就是心眼子多!虛偽!」
斡離不一邊罵著西門卿,一邊北撤路線往西偏離,奔著威勝軍和隆德府而去。
在粘罕的西路大軍對太原久攻不下時,又分兵南下,來攻打威勝軍和隆德府。
斡離不他就打算去支援。
如此一來,就算南下戰果不顯,若協助攻下威勝軍和隆德府,也不算顆粒無收。
……
此次斡離不撤兵北還,沒有如歷史上那樣,攻打河間、中山二鎮,而是被逼西移,與粘罕合兵。
且斡離不的大軍兵力被削減過半,不至於在與粘罕合兵之後,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
後續也確如所料,斡離不的東路軍殘部,在支援粘罕之後,只是如歷史上那般攻占了威勝軍和隆德府。
之後太原一帶戰線,就暫時進入相持狀態。
而在此之前,聽聞金兵北撤的消息,趙佶和趙桓父子兩皇帝,又悄摸摸地北還南京大名府。
確定斡離不大軍北撤得遠了,才又探頭探腦地北還開封。
至此,眼看形勢將進入短暫穩定期了吧?
後續只需要朝廷向太原調派援軍,再支援威勝軍和隆德府。
至少在下一次金國大舉南侵之前,金宋都能保持在相持階段。
西門卿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個戰況,至少不用像歷史上金兵第一次南侵時那樣,給金國獻上金銀錢財、牛馬驢騾、絹帛無數,以犒勞金軍,還尊金國皇帝為伯父。
畢竟歷史上是斡離不包圍著開封,趙佶想讓金兵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