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種的五穀都要種,只是讓百姓合理安排種植比例,鼓勵開荒增加農田面積,有更多耕地就可以播種更多玉米。
玉米穩穩的收進糧倉之後,西門卿把特意留出來的玉米,拿出一部分來。
讓人用石磨磨出玉米面、玉米糝,令兩個鹽場的食堂,都煮了一頓玉米飯和玉米粥,讓上萬鹽工嘗鮮。
官田種植的高產新糧食喜獲大豐收,此事早已在滄州傳遍。就連棣州、齊州和東平府,也都有所聽聞。
「據說明年春季,西門知州就會將玉米種子分發給百姓種植了,這玉米高產,每畝能產兩千斤呢!」
鹽場鹽工以曬鹽為生,家也都安置到了鹽場高牆外建起的鹽工小區,他們並不耕地種田。
但能有高產的新品種糧食,百姓能吃飽飯、日子更好過,他們也是滿心期盼的。
「食堂今天就煮了新糧做成的飯食,是玉米飯和玉米粥,我們是第一批吃到新糧的人呢!」
「那我要好好嘗嘗那玉米的味道,也好去給那些種田的親戚講講。」
等玉米飯和玉米粥真的入口時,鹽工們也都是讚不絕口:
「金燦燦的,看著就富貴!這玉米磨成面後,開水燙麵再蒸熟的玉米飯,吃著有股特別的清香!」
「我就更喜歡玉米粥,又稠又好吞咽,頂飽哩!」
玉米是粗糧,後世常吃玉米飯的都是農村鄉下貧窮人家,玉米粥也是一樣。
玉米飯其實噎嗓子,也不香甜,沒油沒鹽沒下飯菜時,在嘴裡嚼了根本就難以下咽。
玉米粥會好些,但久了吃厭了也一樣難以下咽。
這些鹽工只是第一回 嘗鮮,才都稱讚不已,就像城裡人偶爾吃一頓,也會覺得好吃一樣。
吃得久了,便也不會願意吃了。
「吃著也沒多好吃。」有鹽工說了實話,但他還是又感激又高興:「但我們普通百姓,有得吃、能吃飽,就已經謝天謝地,誰還去管味道呢?」
有手巧心思巧的大娘聽到,就開始想新吃法:「既然這玉米能磨成面,那不就跟麥子磨的麵粉一樣?玉米飯和玉米粥吃煩了,和面烙個餅子,蒸個蒸餅啥的,換著花樣兒吃不就是了。」
又有老鹽工指指點點:「你們這些年輕人啊,才托西門知州的宏福,吃了幾年飽飯,就覺得吃飽還不夠,還想變著法兒吃了。」
「哈哈哈!就是就是!要是普天之下的百姓,能頓頓都有一碗玉米粥喝,也就是天下盛世了!」
……
雖然鹽軍對玉米無比重視,但追擊賊寇的岳飛一行百騎敢戰士,最終還是弄到了一麻袋四五十斤玉米。
在此之前,也吃過了一頓玉米飯和玉米粥。
彼時岳飛探聽到玉米的畝產,藉口歇腳,拿著西門卿的帖子在一處官田的田莊借宿,親眼見證了玉米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