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日過後,玉米粒已經徹底干透, 抓一把在手裡再漏掉, 嘩啦啦的作響。
這種嘩啦啦的聲音,是玉米豐收的聲音, 也是鹽軍治下百姓激動心跳的聲音。
「啟稟知州!稱量過脫粒曬乾後的玉米, 清池縣官田中的玉米, 每畝產出逾兩千一百斤!」
清池縣令對前來視察的西門卿稟告。
西門卿抓起一把玉米粒,感受著熟悉的觸感、顏色和氣味。
對清池縣官田的玉米產量,他還算滿意:「能有這般產量,想來用心侍候種植了。你們的功勞和苦勞,當玉米播滿鹽軍所守之地時,百姓們會對你們感念在心的。」
兩千一百斤的畝產量,相比後世產量雖不算極佳,但也算得上豐收。
這個時空沒有增產的化肥,只有農家肥、綠肥和火土糞等天然糞肥,能有這個產量,除了因為玉米種是系統開寶箱出的良種,也絕離不開佃農們的用心侍候。
這也體現出縣令的領導有方。
縣令被西門卿誇獎了,心中激動不已。
也不枉他這幾月以來,就差吃睡在玉米田。
「百姓最會感念的,定是為他們帶來高產耐儲存的良種的知州您啊!屬下能勉強為鹽軍『除權奸、救萬民』大業奉獻一份苦勞,已經心滿意足!」
西門卿拍拍縣令肩膀,「你的功勞和苦勞,本官和百姓都記在心中。」
等鹽軍大業鑄成,自然會給縣令這等有功之人升官加薪。
縣令確實是大愛為民的勤謹好官——不好的都被公審砍頭了,但能得了知州這句話,來日升官晉職,光宗耀祖在望啊!
西門卿檢查過了豐收的玉米,又吩咐清池縣令:「單獨撥出一個糧倉來,好生存儲這些玉米。」
「這是來年鹽軍治下百姓們的糧種,不容有失。」
種植的幾個月都忙過來了,只差存儲後明年發給百姓種植這最後一哆嗦,清池縣令如何都不敢疏忽的。
「知州放心,屬下一定好生存儲,嚴加看管,絕不讓糧種有所閃失!」
就近巡察了清池縣玉米豐收後,西門卿又將滄州剩餘縣軍的官田玉米的收穫情況,也一個不漏巡查過。
共種植五百畝玉米,每畝均產約兩千斤。
因此總產約一千萬斤,即約五千噸。
五千噸的玉米,來年用作糧種分發給鹽軍治下百姓播種,足足的夠了。
如果巴蜀之地進展順利,或許還能勻一半給巴蜀百姓播種。
畢竟玉米高產,卻也不能所有農田都種上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