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也沒想到,杜充真就閉目塞聽、或者說玩忽職守至此啊!
大官人叮囑不要四處宣揚,是講不要炫耀招妒,以防傳的遠了,過早招來覬覦。
卻是沒奢望能瞞過附近的人,儘管圍了水泥紅磚高牆,能阻攔窺伺入侵。
但在鹽場做工的苦力多達千數,一人能守口如瓶,千人還能嗎?多問上十幾個苦力,差不多也就明白鹽場布局了。
但誰能想到,杜充他竟一無所知啊!
還以為是架鍋起灶,煮海為鹽呢。『煎鹽法』製鹽,自然是需要石炭的。
之前是祝實念急中生智,現在是常峙節靈光一閃。
唉聲嘆氣地:「鹽場所需石炭,尚不知從何而來。」
常峙節又接著說:「只是我等小人,想要購買石炭也不知從何入手,只能等大官人到來後,全憑他去籌謀。」
鹽場那麼多人起居生活,怎麼會不需要石炭呢?
反正他又沒說過,石炭是用以煎鹽的話。
杜充是真不通實務,他能大方劃撥一萬民戶為鹽戶,在石炭方面也沒能準確估算用量。
萬頃大鹽場,若是以『煎鹽法』製鹽,得起多少鍋灶啊!得燒多少石炭啊!
但就是他這種不通實務,批出的石炭反而恰如其分了。
不會多到除了用作煎鹽外,再也說不脫其他藉口。也不會少得無利可圖。
杜充看常峙節這般煩惱,便開解道:「莫要喪氣,你先將事情辦妥,待西門大官人來時,難道不會誇獎於你?」
常峙節隨即苦笑:「杜知府此言有理,只是我卻無計可施……」
杜充跟著接話:「本官卻有法子幫你。」
「本官可吩咐市易務,給你們鹽場每月劃撥八十萬斤石炭份額,再在炭場交稅上減免半數。」
常峙節:「杜知府真是幫小人大忙!如此我們鹽場就能買著石炭了!」
……
常峙節和祝實念從府衙出來時,已超額完成任務。
後來杜知府甚至當場喊來管理戶籍的文吏,吩咐就近將鹽場周圍民戶,從內向外數夠八千戶為止,將戶籍劃為鹽戶。
然後便擺擺手讓文吏出去變更戶籍黃冊,再召集保正村長或鄉老,通知戶籍變更。
而石炭購買份額一事,同樣是當場寫出條子,蓋上官印,交給常峙節。
道是日後每月憑條去市易務購買石炭即可。
祝實念:「石炭買來做甚麼?」
常峙節反問:「那你騙來八千鹽戶是做甚麼?」
祝實念:「鹽民又不要我們耗費糧食養著,數量多些,萬一日後用得上,召來就是。」
常峙節也說:「雖不是白得來的石炭,但炭場交稅只半數,每月又能不費力就在市易務憑條買到石炭。轉個手的事,每月就能賺上一筆,有何不好?」
「你們在說甚麼八千鹽戶和石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