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時候不曾來行走,今日可是有事?」
此時常峙節開口, 「西門大官人臨走時, 千叮萬囑, 要多與杜知府行走, 只是我等愚鈍, 只忙於大官人交待的事,尚且手忙腳亂,更不敢莽撞來打擾杜知府。」
說過一堆有的沒的廢話, 這才圖窮匕見:
「近日我們有樁難事, 實在無法可解,大官人離得遠難以照應, 便想著幸好還能向您來尋求援手。」
杜充喜歡旁人像晚輩一般, 依賴於他,向他尋求幫助, 那時他就會像顯靈的天神, 出手擺平一切。
「有何難事?說來本官聽聽!」
常峙節神態愈發仰慕, 真就仿若在看天神:「於我等是難事,但對您來說都是小事!」
「事情是這樣,鹽場圈建業已竣工,如今需得招收大量苦力做工,方才能夠開始製鹽。」
杜充一臉疑惑不解:「既缺人,那便招收,有何難處?」
祝實念恭敬提醒:「煮鹽需得鹽民,鹽民屬鹽籍,卻不是我等想招便有的。」
鹽籍,與商籍、匠籍類似,乃是一種戶籍——鹽商和鹽民的戶籍。
若要正規,製鹽的人就只能是鹽籍的鹽民。
當然,不講規矩的話,誰有那本事都能製鹽。
那偌大一個萬頃鹽場,招收煮鹽的苦力需得千人萬人之數!誰有那功夫一個個去招?
莫說事情繁瑣冗雜,便是拋開不談,滄州這小小一個州,能有萬人空閒苦力且能三五十年地長久來做工嗎?
招工就成了一件大難事。
偶有一日睡前,謝希大想起當初陪大官人去府衙,出來後大官人問他怎樣看杜充時他的回答。
腦中靈光一閃,魚挺坐起,想到一個省力的辦法!
祝實念提醒之後,杜充似有所悟,但總似隔了一層紗霧,似懂非懂。
常峙節於是繼續挑明:「我們偌大一個鹽場,需得用鹽民製鹽,方才合乎律條,讓人無可指摘。」
「便需要麻煩杜知府,替我們劃撥一批鹽民。」
「本官哪裡有鹽民?」杜充不解。
常峙節深表理解,循循善誘:「確實,我等也都明白,滄州非是製鹽大州,哪有那許多熟手鹽民?於是我等便打算在人到之後,先傳授製鹽技藝。」
「因此是否是真正的鹽民,也不打緊的。」
杜充此時可算悟過來了:
「爾等該早說!既不要求製鹽技藝,只是需得是鹽民,本官劃一萬民戶轉成鹽籍便是!」
他們早便說過,招工後會教以製鹽技藝。
但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杜知府說要劃撥一萬民戶!給鹽場做鹽民!
一萬民戶!可不止是相當於一萬人!
一戶一人的在少數,一戶三人五人才是大流,一戶十人幾世同堂的也不算稀罕。
#本來只打算富裕的要那麼八千鹽民,結果杜知府實在太厚道,直接給他們一萬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