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片刻,李瑞最先失去了耐性,罵道:「你們這都是怎麼了,被鐵忽騎兵打怕了?」
底下的人終於開始窸窸窣窣有了些動靜,但還是沒人說話。
嚴立均臉色漸漸陰沉,他沒想到自己手下這些將領居然都是些膽小怯懦之輩,他掃視著底下站著的一群人,心中盤算著該拿誰來殺雞儆猴。
此時,一直站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的謝寧站了出來,戰戰兢兢道:「將軍所謀甚妙,只是下官有一言,鐵忽騎兵在草原上行動迅捷,他們逃得快,來得也快,大軍出,出發前,還是先派人再去探,探一探為好。」
嚴立均的目光幾乎要將他刺穿,但他還是結結巴巴把話說完了,他雖不曾上過戰場,但他在伊吾城待了數年,深知鐵忽騎兵的厲害,嚴立均出不出兵他倒沒什麼意見,他只不想自己跟著去丟了小命。
此時底下倒有好幾名將領開始小聲附和,都言全軍出動太過冒險,萬一遭遇伏擊,後果不堪設想等等。
嚴立均氣得臉通紅,看了眼李瑞,李瑞站起身,拔出手中的劍,大吼一聲:「大丈夫就該奮勇殺敵,如今敵人落荒而逃,正是我們一雪前恥的大好時機,你們如此扭捏,算什麼好漢!」
「李將軍,我且問你,昨夜鐵忽騎兵來襲,共有多少兵馬?」
一位年輕將領終於忍不住站了出來,此人名叫崔琨,是當今太子妃的親弟弟,現任右翼軍副將。
「約莫兩萬。」李瑞悶聲答道。
「中軍大營兵馬多少?」
李瑞憋著口氣,不再說話,崔琨見狀,不再追問,而是轉對嚴立均道:「將軍,末將認為,鐵忽昨夜偷襲雖然戰敗,但並無必要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我軍雖勝,不過繳獲些牲畜和糧草而已,昔日鐵忽從我朝境內所掠何止百倍。末將擔心,此番鐵忽兵行為詭異,不似往日,若貿然全軍出動,怕中敵人圈套。」
嚴立均臉上雖依然冰著,但心中卻無可奈何,誰讓對面的人是當今太子妃的親弟弟,於是他點頭道:「崔將軍所言有理,那大家就說說,如何才能避免落入敵人圈套,又不錯失戰機。」
眾人議至深夜,最終決定,由李瑞帶兩萬兵馬先行,八萬中軍主力在後,左右軍在距中軍東西五十里處同步前行,兵分三路,若遇伏擊,亦可隨時互相救援。
次日,各路兵馬依次出發,嚴立均對自己此番部署甚為滿意,他看著烈日下翻轉如龍的大旗,似乎已經看到連連捷報傳到京城時陛下的嘉許和賞賜。
隨兩萬兵馬留守在營中的謝寧卻不這麼想,他望著已經遠去的大軍,心中忐忑不安,他回頭往伊吾城的方向望去,暗暗嘆道:「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命活著回去。」
一日後,軍報傳來,李瑞所率先行兵遭遇埋伏兩萬兵馬全軍覆沒。
再半日,軍報再傳,左軍遭遇突襲,四萬兵馬全軍覆沒,中軍救援,路遇襲擊,大戰,損兵馬一萬。
又一日,軍報再傳,中軍主力遇襲,右軍救援,苦戰,損兵馬五萬。
再一日,留守將士等來的不是軍報,而是嚴立均敗逃而來的三萬兵馬。
嚴立均逃至大營後仍不敢大意,連夜奔回伊吾城,不過短短五日,二十萬兵馬折損約十五萬,二十餘名將領戰死過半,鐵忽騎兵兵臨城下,已二十餘年未經戰火的伊吾城危在旦夕。
第17章 青雀
伊吾城告急。
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驚。
梁肅引坐在九華殿首座,面色陰沉,一言不發,底下大臣們面面相覷,竊竊私語。
伊吾城一旦告破,整個西境都將岌岌可危,昔日林懷遠在世,梁朝在西境至少二十年沒吃過敗仗了,如今他死了還不到一年,鐵忽騎兵就已經在西境橫行至此,實在可嘆。
趙安柏站在末位,同樣面色陰沉,牙關暗咬,一顆心懸到了嗓子眼,算著時間,林洛洛一行應該已經到了伊吾城,如今鐵忽騎兵圍城,也不知她們是否安全。
「陛下,臣認為,當務之急乃是儘快調兵救援,嚴立均治軍不嚴、領兵無方之罪,日後再定,亦不為遲。」說話的是兵部尚書石弘。
梁肅引頷首道:「你且說,如何調兵?」
石弘道:「伊吾城西北,裴儀部下有五萬餘兵馬,河東燕山,榮王部下,約有十萬餘兵馬,臣認為,可從這兩處分調兵馬馳援,對鐵忽形成左右夾擊,定能退敵,保下伊吾城。」=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2_b/bjZOH.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