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能是秋老虎咬人,天氣依然燥熱,而林晶晶他怕熱,所以不長肉?
沒有手機拿來百度,賀梅只好藉助於書面讀物,凡是在食肆里沒事得了閒,便掏出自己在書肆淘來的藥膳食譜和醫書翻來覆去地仔細研讀,就差沒有親自跑去醫館去諮詢大夫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眼看中元節將要到了,林晶晶他雙親皆亡,一定會去墓地祭拜,賀梅想到這裡,忍不住長嘆一口氣。
他面上總是淡漠平靜,可看向她的眼神分明是溫柔多情的。
也不知道他搞「聖人忘情」那一套,和他的父母有沒有關係。憑藉女人的直覺,賀梅認為是有關係的,可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卻始終差個契機問林靖。
第75章 月下偶相逢
凡事所出總會有因, 她總不能突然堂而皇之地朝他問起這個。可要賀梅尾隨在林靖身後,以小人行徑去窺探他的隱私,她也辦不到。那樣做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也是對他的不尊重,更過不了她自己的這一關。
自七夕後不久,市井巷陌間便多出不少販賣冥器的小商小販, 衣服鞋襪、幞頭冠帽、金銀剪錢、紙俑紙馬……一應俱全。
聽聞臨江城的鬧市正中, 戲台子早已搭好, 戲班子連日在其上演繹《目連救母》雜劇, 唱念做打,觀者甚眾。
七月十五日這天在大越朝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日子,儒、道、釋三者結合, 形成了獨特而合一的民俗文化。
從道教的角度來講, 世有三官,故有三元。中元節是地官大帝的生辰之日,地官會在這日考校諸路鬼眾,赦免世人罪孽, 打開地府之門放鬼魂回到人間,俗稱地官赦罪。
以佛教的角度來看, 七蘊無盡, 僧人佛徒會在此日功德圓滿, 故名盂蘭盆節。
用儒家的角度來說, 君子六藝, 數含《易經》, 其曰, 「反覆其道, 七日來福, 天行也。」七乃奇數,陽數、天數,即陰陽此消彼長,循環往復。擇夏秋交替、陰陽交替的七月半祭奠先人,意圖懷古思今,以此不忘根本。
賀梅從常駐在一窟鬼食肆的書生們那裡打聽一通,得知了這些信息,卻也只是徒勞無功,對解碼林靖的心事沒什麼作用。
嬋娟漸豐,盈然照世。
不知不覺間,街上又多了些售賣享祀鋪襯桌面用的練葉、洗手用的雞冠花和供養祖先用的麻谷窠鬼等物的攤子,顯得氣氛愈加濃厚。
如此聲色俱全,無孔不入,叫人想裝聾作盲忽視這個節日也難。
俯仰之間,中元節便到了眼前。
多日搖擺不定後,賀梅在豁出去強硬直接詢問林靖,和真正不當人翹班尾隨林靖兩個選項中,選擇了隨波逐流,放任自然。
既然已經知道他會在這天找藉口支開她,好偷偷獨自出去祭拜,賀梅擔心自己日日和林靖相見,會禁不住內心好奇的誘惑,從而快人快語地說出讓自己事後後悔的話,乾脆一連幾日都不回去紅梅小築,重新住在了一窟鬼食肆里。
七月半在民間俗話里,又被人稱為「鬼節」。一窟鬼食肆這個荒誕離奇的名字恰好應景,是以近日以來,食肆的生意好得出奇。
坊間還多出不少打趣食肆的說法,多半是鬼節鬼節,一窟鬼食肆到底有沒有「一窟鬼」?地下亡魂重見天日,會不會因為此名興趣大增,匯集於此?之類云云。
為了打發時間,緩解對林靖的思念,響應食客呼聲,賀梅乾脆加大了對食材採購的數量。對外放出話來,中元節這日,一窟鬼食肆會擴大對外供應的菜餚品類與限度,惹得不少饕客紛紛喜不自禁,早早便在門前排起長隊。
她的工作量也由此加倍增長,果然全身心投入到烹調之中,忙得腳跟直打後腦勺,根本無心顧及情情愛愛了。
處暑從字面意義來說,「處」是止息、停留的意思,即暗示著暑氣到了這日便徹底終止。雖然如今距離處暑已經過了一個星期,但是臨江城白日的溫度卻依然高熱不下,唯有到了夜晚,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絲涼爽的寒意。
生意的火爆導致不少食肆的夥計都繁忙不少,等到照例清洗完餐具、灑掃完地板,渾圓的月亮早已過了中天。
夥計們的哈欠一個接著一個,待各自手頭裡的那些事務皆已做畢,便同賀梅告辭家去。
臨走前,趙芸沖她眨眨眼,「七月半,鬼門開,這會兒又是月圓之夜,偏偏咱們食肆叫的還是一窟鬼這個名字,賀娘子就不害怕嗎?不如就此隨我回去,一路上說說話,還能壯膽提神,彼此間也好有個照應。」
賀梅笑道,「哪裡是我害怕?怎麼瞅起來,是趙娘子你更怕一些?」打趣歸打趣,卻是婉言拒絕了她。
趙芸啐賀梅一口,「好心當成驢肝肺!你呀你呀——」她笑著搖搖頭,也不強求,自顧自地走了。
盛大的熱鬧過後,更加凸顯出靜謐時的落寞,甚至惹人生出盛筵終散,徒增寂寥的感慨來。
已經多日不曾回去,那人……可有再想她?
賀梅一個人站在食肆的後院,仰首望月,想像著林靖站在同一輪明月之下時精緻的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