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副市長夾了一塊魚放在盤子裡,問:「小岳,你再說說,咱們怎麼才能讓這些出去見過世面的人,回來建設自己的國家?就是你說的那些廚子都願意回來。」
「我這裡是想辦法為他們考慮合適的崗位,出去的都是咱們的優秀職工,最有才華的一批,如果回來之後落差巨大,他們當然不願意。比如福運樓第一批三位大廚,進修之後都有合適的去處。」
「那要是沒這樣的機會呢?」朱副市長問。
岳寧笑:「改革開放,衣食住行會最先發展起來,而『食』是最容易發展起來的,咱們餐飲行業我不擔心。我知道領導擔心什麼,擔心公派出國的頂尖留學生不回來,留在國外,這樣進一步導致人才流失。」
「是啊!」朱副市長長嘆了一口氣,「不看外頭的花花世界,咱們就是閉門造車,可要是讓人出去了,不回來,連造車的人都跑了,車子更別想造了。」
岳寧記得上輩子講起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老師剛好是八十年代的留學生,對此他可就有話說了,他說那會兒在美國刷十來天的盤子,就能抵回來之後一年的工資,很多公派留學生,情願留下做苦力,也不願意回來做教授。
自己當時還問老師:「那您怎麼就回來了?」
老師說:「你不回,我不回,那誰能把先進的知識帶回去?」
自己帶頭站起來向老師鞠躬感謝。
老師又說起,那時候國家對留學生的政策是一會兒松一會兒緊,異常搖擺,國家看著人才流失痛心,但是不送人出去,又不行。直到1997年,大領導定了個方向,從「歸國服務」轉向「為國服務」,認為留在海外的留學生,只要跟國內進行合作,那都是有貢獻的,才算是確定了方向。
岳寧給領導倒酒:「領導,咱們這麼想,讓他們出去學,要真是學了留在那裡。咱們通過他和他所在的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他留在國外造先進車的同時,也可以指導咱們國內造落後車。只要比咱們國內的先進就成了。不一定要他們歸國服務,可以讓他們為國效力。就像我這樣,如果在內地,受制於各種內地本身的消費水平,還有政策等等,絕對不可能在一年內有這樣的發展吧?我在外面發展好了,現在就能為國內這個行業提供一些幫助,肯定比我不出去,要能做的事情更多。」
朱副市長停下筷子看著她:「不求他們歸國服務,只要他們為國效力,這是另外一個思路了。」
「嗯!」岳寧點頭,「按理說,我是西北長大的孩子,我更應該回饋西北吧?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往西北投資,就是錢往河裡砸,還聽不見個聲響。我只能把西北的鄉親帶出來,讓他們出來賺錢。讓人才願意回來,有合適的機會也很重要。」
朱副市長吃了一塊魚,跟宋局長說:「去寶華樓進修的大廚,如果暫時沒有合適的位子,也可以延期回來,看情況再簽半年、一年,甚至兩年合約,都可以。」
「領導,我不是這個意思。」岳寧連忙說道。
「可我是這個意思,人在你那裡,他還會回來。回來了沒有好的條件和位子,要是再跑了,那就真跑了。」朱副市長看向宋自強說,「老宋跟我算過一筆帳,今年的春交會,你派了二十多個廚子回來支援,你知道四家飯店營業額一共增長了多少嗎?」
「福運樓比往年同期,增長了五倍。」岳寧說道。
「平均增長了將近三倍,福運樓尤其突出。可這次春交會的客流量跟往年沒差別。也就是說,外國客商是願意掏錢吃飯的,往年他們覺得不好吃,就不吃。去掉你們那些廚子的成本,這幾家一個月的利潤還不少呢!」朱副市長說道。
春交會後,岳寧就沒想要問幾家飯店收錢,她想自己貼了這些人工,二十幾個廚師,工資低的一個月大概五六千,像何運邦和張駿明這樣的大廚都是一萬以上的,成本大約二十來萬。是宋自強通知她來算錢,跟她說「親兄弟明算帳」,只有這次算清楚了,秋交會才能再請她幫忙。
「我知道廚子重要,可沒想到那麼重要。」朱副市長笑看著岳寧,「小岳,不許再把厲害的大廚放到北京去了。粵城很缺人,賓館酒樓還要建。」
岳寧總算是領會了領導的意思,舉杯:「謝謝領導的支持。」
第277章 開學了
新學期剛剛開始,校園公告欄前很多學生駐足,公告欄里貼著上學期期末就傳聞要來的經濟學大拿萬博達老先生的介紹。
邊上還有老師課題組招收八個臨時助理的啟事。
「到岳寧那裡報名?」
「岳寧替萬教授招助理了嗎?」
「聽說萬教授願意來港大還有她的一份功勞。是她做天津菜留住了萬教授。」
「岳寧來了。」
岳寧騎著自行車經過公告欄,聽見大家叫她,下了車:「怎麼了?」
「說萬教授的臨時助理。是找你嗎?」有學生問她。
「對啊!」
「主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