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展會,在春風樓吃過簡餐後,下午《廚王大賽》首場比賽開始了。
第271章 做上海菜的張大廚
開場白過後,場上兩隊開始忙碌起來。
上海錦華團隊這邊,張師傅忙著熬高湯,瓦萊爾看見張師傅把火腿切成塊,說道:「這就是剛才看到的火腿。」
「沒錯,金華火腿,主要用來煲湯。」
張師傅的助手則開始切五花肉,他們這次自帶的材料是粽葉和稻草。
助手把五花肉切成大塊,用粽葉卷緊,再用稻草綑紮。
張師傅的湯燉上後,他回到灶台前,放上一個大砂鍋,倒入油,加入蔥姜、香葉和大料略微爆香,再把用粽葉卷好的五花肉放進鍋里,烹入一整瓶紹興花雕。
花雕酒滋啦一聲進入砂鍋,激發的香氣讓皮埃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個酒好香。」
「明天我請您喝這個酒。」
主持人問張大廚:「這是要做什麼菜?」
「江南扎肉。」張大廚答道。
日本的福山樓是主打川菜的飯店,參賽的是一對父子。
父親名叫趙平安,介紹時說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兒子叫趙平太郎,中國話卻說得磕磕巴巴。
父子倆一個在熬高湯,一個在用絞肉機做肉餡。
主持人把話筒遞到趙平太郎面前:「趙大廚,你在做什麼?」
「我要做一道正宗的四川麻婆豆腐。」趙平太郎看向岳寧,「我們在日本一直堅持做正宗的四川料理,也有了喜歡我們的客人。但很遺憾,突然有一天湧入很多客人說要吃麻婆豆腐,可他們要的和我們做的正宗麻婆豆腐完全不同。那根本不能叫麻婆豆腐,只是討好日本人的肉末炒豆腐。」
主持人聽後,拿著話筒走到岳寧面前:「寧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前一陣子,岳寧上許樂梅的節目時教了一道麻婆豆腐。這道菜的靈感來源於上輩子移民日本的川菜大師陳建民父子,陳建民曾在電視裡教做麻婆豆腐,讓這道菜成為日本家庭料理;九十年代,陳大師的兒子陳建一結合豆瓣醬與昆布高湯,將其帶上《料理鐵人》節目,使其成為平成時代的集體記憶符號,而陳建一據說正是日本動漫《中華小當家》的原型。
這輩子岳寧發現川菜並未像上輩子那樣在日本流行,日本也沒有出現那麼一對現象級的父子。岳寧她兩輩子都以日本為主要市場,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也為致敬上輩子的陳家父子,在節目裡做了一道貼合日本人口味的麻婆豆腐,據說那幾天日本的豆腐成了緊俏物資。
岳寧有些無語:一個連名字都充滿東洋味兒、中國話都說不標準的人,卻大談正宗川菜。想來是因為去年《港澳廚王大賽》在日本熱播,加上日本遊客來港城旅遊增多,中華料理在日本熱度上升。今年這個比賽預計也會熱播,對方來參賽無非是想提高酒樓在日本的知名度,此刻說這些話,不過是為了增加話題度。
岳寧無意在這個場合爭辯,便說:「教日本的姐姐們做菜,她們大概率買不到花椒,我就用了日本常見的山椒;日本人口味偏甜,我就加重了糖;日本人吃得沒那麼辣,我就減了辣;還加了味噌,勾芡時加重芡汁,加個溫泉蛋就能做蓋澆飯了。這確實和中國本土的麻婆豆腐差異很大。但我總不能教姐姐們做她們不喜歡吃的菜吧?那沒有意義。」
「如果你想教家庭主婦家常菜,可以不頂著『麻婆豆腐』的名號嗎?」趙大廚說道。
正在收拾小鯧魚的張大廚接過話:「要是她不說是『麻婆豆腐』,你又會說她明明照著『麻婆豆腐』做,卻非要另起名字,忘記祖宗了。總之,改什麼都不對,就該守著四川正宗的麻婆豆腐做,是吧?」
「我們拜師學手藝時,師傅怎麼說的?這是傳承。」趙大廚一邊處理內臟一邊說。
誰也沒想到參賽選手之間會吵起來,兩位主持人連忙各管一邊。
張大廚醃製小鯧魚時說:「不好意思哦!我有六個師傅,幾十個徒弟。兩位師傅都告訴我,不要還不會走就想學跑,意思是基本功沒紮實前,不要貪快。但他們也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做菜最要不得墨守成規。」
他的徒弟走過來:「師傅,您嘗嘗這個糟鹵。」
張大廚從徒弟手裡接過小勺,嘗了嘗鹹淡:「糟醉的時間短,味道要重一點。」
「好的。」
盧卡斯像是發現了新鮮事,跟尼古拉斯說:「快看,那個廚師在拆雞骨了。」
果然,張大廚開始整雞脫骨。主持人問他:「張大廚,你要做布袋雞,還是玻璃脆皮糯米雞?」
「我做常熟叫花雞。」張大廚邊拆骨邊說,「這道菜的起源已不可考,只說是當年乞丐偷了雞,沒有爐灶,就摘荷葉包裹帶毛雞,用常熟虞山的黃泥封住,再撿柴烤熟。若遵循傳統,叫花雞就是這麼簡單。然而今時今日,這叫花雞的工序已經非常複雜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1_b/bjZNx.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