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低頭喝湯,回想起離家時,她在家裡連筷子都不敢伸,吃都吃不飽。去了四川,那是貧困的山區,別的知青還有家人寄糧票油票過來,她可從來不指望李家能記得她分毫,哪能吃到什麼好東西?
阿珍此刻才真切地體會到什麼叫好吃得讓人恨不得吞了舌頭。
廚房裡,小學徒對正在忙碌的何運邦說:「阿邦師傅,鰻魚已經冰鎮過了,你看可以了嗎?」
「可以了。」何運邦應道,接過鰻魚後,放入陳皮末、切碎的豆豉,還有從港城帶回來的海鮮醬。
「師傅,你不是說冰鎮和不冰鎮差不多嗎?你不是說來這兒就別那麼麻煩,怎麼這會兒又這麼認真地冰鎮了?」正在炒菜的范秀琴忍不住問道。
何運邦瞪了她一眼,把四塊中段鰻魚整齊地鋪在預蒸過的碟子裡,另外的鰻魚放在大盤子裡。
「明知故問,你師傅現在蒸給誰吃,心裡沒點數嗎?」張駿明笑著對范秀琴說道。
何運邦把兩個盤子放進鐵鍋里蒸。干蒸的做法是鍋底只放一點點水,等水蒸乾,菜品便會幹香濃郁。
「師娘,給我師娘吃啊!」范秀琴喊了一聲。
「就你話多。」
「我一直話多。」范秀琴挑了挑眉。
何運邦炒了一份菜,打開鍋蓋烹入米酒。此時,鍋里的水已經收干,米酒入鍋後化作蒸汽,如輕紗般蒙在干蒸白鱔上。何運邦蓋上鍋蓋燜了幾秒,讓米酒的香氣更好地與鰻魚融合,然後揭開鍋蓋,說道:「干蒸白鱔出鍋。」
服務員端著一大一小兩盤白鱔出去,大的一盤給了泰國華僑,小的給了阿珍。
阿珍正要吃白鱔,聽到隔壁客人說:「快嘗嘗這干蒸白鱔,去年秋天我回來的時候,就說這福運樓早就不是三十多年前的樣子了。然而今天這幾道菜,尤其是這道干蒸白鱔,讓我又找回了三十多年前的味道。」
「豐腴的鰻魚居然還能做出爽口的味道,真厲害!」
「這道菜看著家常,一般廚師做得也不錯,但要真好吃,一是鰻魚得新鮮肥美,二是得看廚師的手藝。就算是粵菜大廚,也沒幾個能做到這樣,真是豐腴爽口味濃啊。」
阿珍不懂這其中門道,她只知道這鰻魚真的太好吃了。
這時,旁邊的客人又問服務員:「服務員,這道干蒸白鱔是哪位大廚做的呀?」
「是何運邦何大廚。」
阿珍聽到這話,與有榮焉。這時,一股更濃郁的香氣飄來,服務員端上了干炒牛河:「阿邦嫂,干炒牛河可是阿邦師傅的拿手菜,他外號『牛河邦』就是因為這道菜得來的。」
阿珍聞著香氣,心裡震動,以前只知道男人有本事,現在才算真正見識到了。
第235章 麻婆豆腐
傍晚,崔慧文坐在粵城一家無名小店裡,同桌的是幾個來自內地川省一家調味品廠的人。
今天岳寧叫她過來,就是為了見眼前這位彭廠長,因為岳寧很喜歡這家調味品廠的一款豆瓣醬。
崔慧文嘗了嘗,確實很不錯。只是港城人不吃辣,恐怕這款豆瓣醬在港城難有銷路。
岳寧跟她分析了中國吃辣的片區以及市場情況。
在大家的認知里,內地是個非常窮困的地方,市場太小,投錢進去風險很大。
慧儀到上海和北京開廠後,產品銷售單價雖然不高,但銷量大,而且成本低,算下來利潤率不低,總利潤也相當可觀。
自從她接手崔記,在妹妹、岳寧以及外公留下的人脈的幫助下,生意已經穩定,起死回生。她也考慮過進軍內地合資,不過考慮的都是和粵省的工廠合資,從未考慮過四川這麼遠的地方。
寧寧的這個提議很突然,崔慧文需要仔細考慮一下。
寧寧拿了彭廠長他們廠里的豆瓣醬,說要去她朋友那裡借個灶台炒幾道菜,一起吃晚飯。
她說彭廠長的這個豆瓣醬雖然是好東西,但只是原醬,需要先炒一下。
「哎呦,這香味兒!」彭廠長站起來,往裡走去。
小店不大,人卻不少,豆瓣醬的醇香混著人群的喧嚷往鼻子裡鑽。
這個時候,人員還沒有大規模流動,各地的口味雖有交融,但仍界限分明。
這股子豆瓣醬的香氣,對大多數粵城人來說,還是有些陌生的。
岳寧已經把豆瓣醬盛了出來,彭廠長低頭說道:「小岳,咱們的豆瓣醬,居然能這麼香。」=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1_b/bjZNx.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