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多?」那兄弟眼睛瞪得像銅鈴,滿臉震驚。
「加上底薪,一個月快一萬港幣了?」
周圍的人聽了,也都驚得合不攏嘴,之前他們只知道普通廚子的收入,卻沒想到像何運邦這樣的大廚,收入竟這麼高。
「是啊,你以為呢?」何運邦吐出一口煙,緩緩說道,「你知道寧宴最貴的一桌酒席多少錢嗎?五萬!」
「阿邦哥,你跟岳寧的爸爸關係這麼好,就沒想過一直留在港城嗎?那樣你就能一直拿這麼多錢了。」另一個兄弟好奇地問道。
「如果我們都想留在港城,你們哪還有機會啊?對吧?」何運邦笑著反問道。
眾人一聽,心裡一緊,生怕真沒了機會。
「再說了,寧寧跟鴻安簽了協議,以後會跟鴻安酒店一起進內地。我們這些去過港城的人,到時候也有機會的。」何運邦掐滅菸蒂,站起身來,「走了,幹活去。」
何運邦回到廚房,午市即將開市,岳寧正在指點福運樓的廚師們。
「國強。」何運邦喊了一聲。
羅國強趕忙放下手頭的活,快步走過來。
「咱倆一起檢查一下菜品準備情況。」何運邦說道。
「好嘞。」
兩人仔細檢查了一遍,補齊了缺失的食材和調料。何運邦走到岳寧身邊,說道:「寧寧,都準備就緒了。」
恰好此時,福運樓的張經理匆匆趕來,說道:「領導和大師傅們都到了。」
「準備開席。」
岳寧和張經理一起前往門口迎接。
宋自強遠遠地就看到岳寧穿著一身廚師服,便知道她肯定又在後廚忙活了。
「小岳,辛苦你了。」宋自強微笑著說道。
「局長這說的什麼話?我是福運樓的子弟,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岳寧滿臉笑意,客氣地將眾人請進店內。
眾人來到桌前,只見桌上的涼菜已經擺放整齊。
第173章 董師傅的讚賞
宋自強站在桌旁,目光在擺滿精緻涼菜的桌面和身旁那位神情嚴肅的老師傅之間來回遊移,他問老師傅:「董師傅,您瞧瞧,這些菜做得怎麼樣?」
董師傅聞言,緩緩將目光投向桌上的冷碟。只見那雙飛蝶擺盤的,是薄如蟬翼、紋理清晰的魚生,每一片都切得恰到好處,仿佛靈動的蝶翼;交頸鴛鴦是葷素搭配的冷拼,色彩和諧,造型栩栩如生;還有那用洋蔥巧妙雕琢成荷花花瓣,中間輕放著晶瑩海蜇的並蒂蓮,讓人眼前一亮。
董師傅那張平日裡刻板得如同老樹皮般的臉上,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不過那笑容里透著敷衍,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做菜啊,講究的是實實在在的口味,可不是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兒。」
董師傅是粵城另外一家酒樓--東方樓的總廚。
那東方樓的前身便是解放前聲名遠揚的老牌茶樓和盛居。
在過去,酒樓以正餐為主,菜品豐富,主打宴請招待;而茶樓則是以茶點見長,是人們休閒閒聊的好去處,兩家就像兩條平行的軌道,各有各的經營方向,互不相擾。
和盛居在解放前,除了茶點精緻可口,還有一大特色便是那一群年輕貌美的女招待。
當年,和盛樓甚至還舉辦過女招待選美活動,一時間風頭無兩,紅極一時。可解放後,政府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改,為了徹底扭轉和盛居在人民心中的舊印象,將其改名為東方樓,從此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飯店。
同樣的,福運樓也經歷了從解放前高檔奢華的大酒樓,轉型為為人民服務的飯店的過程。這兩家背景截然不同的老店,在時代的浪潮下,逐漸走向了相似的發展道路。
遙想當年,羅老師傅在世的時候,東方樓在福運樓面前,不值一提。可後來羅老師傅離世,這些年福運樓在羅世昌的折騰下,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