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菜從後廚到了前廳,到了餐桌上。
晚市結束,當日的主廚和當日服務領班帶著廚師和服務人員,餐後巡台,餐檯上檯面整潔被表揚,茶杯里有水被表揚,餐盤裡的菜吃完了被表揚,餐盤的菜沒有歸攏被批評,剩餘的菜多,主廚嘗過之後,炒這個菜的廚子來嘗,分析問題。
這些問題變成了,白板上的「我們做對了什麼」、「我們哪裡需要改進」
最後是寶華樓全體員工的一張大合照,岳寧和岳寶華分別站在兩邊,中間的位置留給了阿明和阿星,以寶華樓全體職員說一句:「您的滿意是我們進步的動力。」作為結束語。
這算是寶華樓對那條新聞的回應。
這是GG吧?還真是GG。但是在不同人眼裡,卻讀出了不同的味道。
餐飲與住宿協會的會長,接受採訪說:「寶華樓的管理值得同行學習。港城食品大多依賴進口,去年走私牛肉事件,那些走私牛肉生產日期已經超過五六年。如果我們酒樓能像寶華樓一樣有嚴格的進料把關,我們市民吃到這種肉的風險就會少很多。還有他們開業前巡查和晚市結束後的巡查都非常好。」
有人問岳寧,她把這些制度公開不怕人學了去?
岳寧根本無所謂,上輩子幾乎每一家大酒樓都有餐後巡台的制度。有的人家就會搞形式主義,就是他們寧宴也有一個酒樓經理巡台的時候,看見一道蒜子鱔筒里只剩下蒜子了,就訓斥廚師,說廚師沒做好這個菜,所以客人沒有把蒜子吃完。蒜子是配菜,是提味增香的,這玩意兒基本上都會剩下。這就是外行訓內行了。
巡台要真正巡到實處,並不容易。這個自己心裡清楚就好,明面上她說:「沒事啦!能給同行一點借鑑,也是寶華樓的榮幸。」
也有人看到寶華樓也已經回應說會派出岳寶華小徒弟和那個刀工特別好,炒菜很一般的馬耀星參加廚王大賽。
他們覺得岳寧安排張駿明和馬耀星參加廚王比賽很不明智,應該讓把牛河炒得比她還好的何運邦和馬耀星去參加比賽,退而求其次也是那個不會切菜但是會做菜的羅國強和馬耀星搭檔。
岳寧對此回應:「輸贏無所謂,我更希望我爺爺的徒弟們能在決賽階段會師,那我爺爺肯定很開心的啦!」
總體來說,大家把這個片子當成了美食片來欣賞,裡面的一道道美食,太饞人了。
有大家熟知的拆魚羹、干炒牛河、魚生、啫啫煲,也有大家搞不太明白的菜。
這時候就要老饕出來寫評論了,觀眾才不管楊裕合收沒收錢,反正楊裕合寫的文章他們愛看。
楊裕合介紹了寶塔肉的前生今世,著重說了一塊五花肉一片倒底,牽連不斷,寓意步步高升。
鴿吞翅又名仙鶴神針,寧宴這個用料極其講究,用的是五羊金鉤翅針,三十六日妙齡乳鴿,加上八百天老母雞燉的雞湯調製而成。
還有岳寧刮的木頭,是滇西米線的一種調料,口味很獨特,他吃過,香氣很特殊,他很喜歡。
那家電視台可以去粵城福運樓門前採訪,本港記者來寶華樓門前採訪不是更加容易?
寶華樓又接受指定廚師,很多人都會點何運邦的干炒牛河,甚至有人說何運邦的干炒牛河全港第一,岳家祖孫沒得比。
這個年代去一趟粵城多麻煩,來寶華樓是分分鐘的事,食客們吃過之後,紛紛表示這是大實話。
岳寧的一句:「我阿邦叔在粵城可是有牛河邦的外號。」
於是,何運邦在港城恢復了他牛河邦的外號。
吃過羅家傳人的拆魚羹,大家也都認可,確實口感跟岳家祖孫的拆魚羹相差不大了。
看他在GG片裡的表現,食客表示,羅家傳人的刀工真的要多練練。
原來寶華樓的特價菜是這麼來的,難怪特價的乳鴿湯,乳鴿骨肉分離,特價的啫啫雞煲也是,雞皮和雞架分開的,原來都是學徒們在練習啊?尤其是這個羅家傳人,切壞了多少只雞,多少只鴿子?
食客發散思維,要不學徒們練習拆蛇肉吧!他們想吃菊花五蛇羹。
岳寧搬出一張一人高的龍躉皮說:「五蛇羹最近沒空練,我伯伯和大媽媽要到了,我要給家人做家宴,我伯伯明確跟我說,他怕蛇,不敢吃。龍躉皮可以安排上,我這兩天確實要做崑崙鮑甫。」
觀眾:這又是個什麼菜?
第89章 崑崙鮑甫
這些年內地傳統手藝人才凋敝,港城還有些傳承。
然而,港城也有港城的問題,飲食文化受到外界衝擊,高檔酒樓也喜歡用一些舶來品,比如鵝肝、松露、魚子醬之類的珍貴食材。
一些製作工藝繁複,食材很難取得,又不好做的菜式,漸漸被遺棄。只有燕鮑翅還牢牢地占據粵菜高端食材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