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1 / 2)

岳寧把配菜切成細絲,羅國強微微張開了嘴巴。剔刺、煎魚就能窺見功底,胡蘿蔔被切得跟頭髮絲似的,這足以讓人炫耀了,至少他跟岳寧比起來,差得很遠。

岳寧切完配菜,又去拿了磨板,開始磨土豆。

「這是做什麼?」羅國強問。

「洋芋餅餅。」

「我記得你昨天不是用熟土豆做的嗎?」

岳寧笑了笑:「用熟土豆是因為我懶,早上煮了一鍋土豆,晚上剝了皮碾碎和面,做出來的餅綿軟。這個生土豆磨出來的土豆泥,做出來的洋芋餅餅更有彈性,也更香,炒著吃很好吃。今天讓你們嘗嘗正宗的炒洋芋餅餅。」

昨天巧妹嬸是偷懶,所以洋芋餅里洋芋少,麵粉多。磨土豆泥是個費功夫的活,岳寧磨完土豆,調好麵漿,攤了土豆餅,順便攤了一張蛋皮,切絲作為拆魚羹的配菜。

楊大年見她手腳麻利,又讓她去切羊肉片,等下用來爆炒。

「岳寧是客人,你真讓她給你打下手啊?」李巧妹埋怨丈夫。

「嬸子,我怎麼能算客人呢?我可是咱們小楊溝的閨女。」岳寧接過羊肉,切了起來。

切完羊肉片,她又幫忙切了蒜片、蔥段、辣椒、香菜……

岳寧洗了刀和案板,揭開鍋蓋,香氣冒了出來,魚湯已經燉得奶白,她把魚湯過濾了一遍,洗淨鍋子。

砂鍋里的粥也已經煮得開了花,岳寧把砂鍋端到邊上,砂鍋保溫性能好,靠著餘溫再煨一會兒。

她捏了捏浸泡的魚肉,覺得差不多了。煎香的魚肉浸水後,魚肉就變軟了,她用刀側面一壓一抹,魚肉被壓成了茸。

「寧寧,魚肉煎炸過,是為了那股香氣。有的飯館為了拆骨容易,會把煎好的魚肉放進魚湯里煮,煮軟之後,再拆去細刺。但是福運樓為了保持香氣,都是煎好就拆,而且不能久煮。你這樣用水泡過,香氣也散了吧?」

羅國強說這話,並不是想說岳寧做的拆魚羹不正宗。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岳寧的刀工以及對火候的掌握,他已經服氣了,只是提出自己的疑問。

張麗芬卻不這麼想,她說:「國強,你說什麼呢?寧寧又不像你,在福運樓學了這麼多年,她能做到有個樣子已經不錯了,你說的這些都是福運樓的不傳之秘,寧寧不懂也正常。」

岳寶華看了她一眼,懶得跟一個除了小心思,什麼都不懂的人計較。

這時,岳寧又燒起了鍋子,鍋里添了少許油,把魚茸放進去煸炒:「如果煎好的魚放魚湯里煮,香氣會散,泡冷水裡香氣跑得少一些,多少會有影響,所以會有這一步,把魚肉里的水分炒干,重新激發香氣,還有一個作用是讓魚茸更散,這樣魚羹就更加細膩。」

魚茸收干後,岳寧將其盛出,鍋壁上還沾了些略帶焦黃的魚茸,她也不涮鍋子,直接把奶白魚湯倒了進去。鍋子還熱著,發出滋滋的聲響,一股子香氣升騰而出。

「寧寧,你怎麼不洗鍋就倒湯了?」張麗芬問。

岳寧蓋上鍋蓋:「伯母知道咱們粵菜的鑊氣是什麼嗎?」

「我當然知道,就是旺火炒出來的煙火氣。」張麗芬很得意,她要是連這個都不知道,還怎麼能算廚師的老婆呢?

岳寧轉身去把粥湯過濾出來,說道:「是食物的褐變反應,法國化學家美拉德在1912年提出的。拆魚羹的風味就是魚肉煎炸過程中產生的焦香,這些鍋邊粘著的魚茸也是這個道理。」

「褐變反應?」羅國強皺起了眉頭。

喬君賢先一步說道:「褐變反應,西方直接叫美拉德反應,最常見的是煎牛排的時候,鑄鐵鍋燒得夠旺,牛排放下去,香氣就出來了。」

「對,我爸爸教我的時候,也舉例了牛排。分到小塊的牛肉時,也試著煎給我吃,但是我咬不動。他說咱們這裡的牛都是吃草的,肉質太老,不適合煎。谷飼育肥的牛排,有豐富的油脂,那樣煎會很好吃。」岳寧揭開鍋蓋,開始逐一放配菜,「爸爸說,燒菜是一門學問,從師傅那裡學手藝是知其然,而學習相關的知識是知其所以然。」

岳寶華對自己的廚藝很自信,現在他發現自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師傅領進門,他通過鑽研,才有了今日的手藝,但是他從沒去了解過其中的原理。他問:「你爸爸還知道這些?」

「對啊!他在粵城的時候,常去圖書館,記了很多筆記,整理了各地的菜譜,也去各個餐館吃飯,嘗試各地風味。粵菜祖訓就是有傳統,無正宗。」岳寧像是想到了什麼,她側頭跟正在盛羊頭的楊大年說,「大年叔,洋芋餅餅我來炒吧?」

最新小说: 八零:腹黑軍官讀我心後淪陷了 抱到重生嫡姐大腿後 古言短篇4:囡囡 春色燒骨 君子懷璧 不要相信精神病 機器甜O純欲誘捕,冷戾反派失控了 成為對照組後爆紅蟲族世界 請燭 在詭異世界種田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