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收拾得了,問題是,他手上的兵力……趙東臨深深眷戀的看著皇后,細細描摹她的眉眼,似乎要將她刻在心上,千言萬語也不過匯成一句等他回來。勝利回來,一切好說,萬一……他這個皇位也就坐到頭了。
送走趙東臨,扶桑跟採薇擔憂地進了皇后的臥房,孟古青卻沒那個精力跟她們解釋,她坐在椅子上,嘆一口氣,從今天開始,就是漫長的等待了。
趁著皇上抽風跑掉的消息還沒有太多人知
道,孟古青第二日就向太后請辭,說是下半年了,事情多,年關很快就來,她想先回去料理。太后臉色沉著,一來也是知道消息的,明白皇后不放心京里,要回去親自看著,她笑著牽住皇后的手,「那你就先回去吧,明兒陽娥跟靖王妃、何夫人也來,我卻還要住一段日子,等天氣涼爽了再回去,就不送你了。」
孟古青思量片刻,明白了太后的意思,一則才來了一個月,婆媳倆都匆忙往回走,惹人竇疑,二來將靖王妃跟何夫人留在上林行宮,關鍵時候可是重要人質。唉,她以前都不考慮這些的,現在的政治敏感度可以說相當靈敏了,逆境果然錘鍊人的意志。
回到京中第三天,皇上帶著禁苑五千人就跑到關外的消息散播開來,自然是群情大嘩,說啥的都有,包括朝堂上新認命的幾位老臣也是又氣又急,都覺得自己被皇上給涮了,他知不知道自己一條命繫著他們這些老東西全家幾百口身家性命啊,跑之前好歹說一聲,大家商量商量嘛,——雖然商量的結果肯定是不准去,打死也不准去,可,唉,眼下的爛攤子還不得不收拾。
靖王在京中眼線巨多,遲早會得到消息,幸好人在千里之遙的南方,鞭長莫及,就是想回來,韓權跟趙璋也不是吃素的。沒了靖王這個主心骨,其餘人不足為懼,眼下主要的是穩住局勢,又聽說太后守著靖王一黨許多家眷在上林行宮,皇后回了京城給幾位老臣帶去了皇上的消息……原來是早有準備,他們這個皇帝,年紀小,魄力不小,跟著他混,希望能活到壽終正寢。
京中局勢晦澀,平靜的表象下,波雲詭譎,但日常看起來,太陽還是那個太陽,日子也只能如往常一般過。孟古青回到京中,將趙東臨留給她的幾封信送到了幾個手握大權的朝臣手裡,想來那些都是他信任的,而這幾個老臣也只能依靠看重南人的皇上,因為,皇上一旦有事,換任何一個東胡親貴上來,都沒有他們的好果子吃,當初攝政王入京城,恩威並施,可是殺了二十幾萬人。留下來的那些人一個個都不是善茬。
如此休戚相關,就算是為了自己,老臣們也得幫皇上守住皇位、守住江山。後宮的一眾人等,也是需要安撫的對象,幸而太后的幾位掌事姑姑也是從大風大浪淌過來的,很是鎮得住,每日該幹嘛幹嘛,嚴守宮規,即便人心浮躁,誰也不敢這個時候往槍口上撞。
徐貴妃聽到消息,往鳳儀宮來哭了一場,看她眼圈紅紅的驚懼樣子,可以想見,趙東臨什麼都沒有跟她說,孟古青也只能盡力安撫。
徐貴妃是個明白人,現在她跟皇后可以說是一條船上的人了,船翻了誰也別想活,是以什麼異樣心思也沒有了,「求娘娘跟我說實話吧,皇上到底帶了多少人,他要去幹什麼,要做的事情到底有幾分把握。京中到底是怎麼安排的,一旦有個什麼……」察覺自己的話不大中聽,忙道:「當然最好是什麼事情都沒有,平安歸來,可凡事有個萬一,到時候賢兒就是皇上唯一的繼承人,娘娘這麼受皇上器重,我知道娘娘一定會盡全力保住皇上唯一的血脈。」
在皇后清凌凌的目光下,徐貴妃覺得自己簡直無處遁形,可她說的話即使有私心,也全都是事實,她家裡這兩日已經遞了好幾次信進來,叫她一定要將大皇子保護好,其餘的不用操心。可不操心是假的,縱使皇上待她的情分不如從前,但她有大皇子,轉換餘地大大的有,她不想那個人死,不想守寡,然而就像她自己說的,凡事有萬一,即使再心痛,該做的打算還是要做。
孟古青又不蠢,從徐貴妃的話里就聽出她的意思了,這個時候還沒有方寸大亂,想得到這些,又能放下芥蒂來示弱,已經很了不起。只是這一團亂,她也不知道怎麼排解,本來依照她的記憶,趙東臨這一次肯定沒有事,可身邊人人都這麼驚恐,多少還是影響到了她。
最主要的是,有些事情的改變也證明歷史不是不可更改的,她親眼目睹最大的變化就是眼前這個人,隆寵不衰的真愛,似乎已經時過境遷……想到這裡,她悚然一驚,那她所熟知的歷史還能倚仗嗎?
不會的,不要自己嚇自己,趙東臨不是有勇無謀的,也從未見他做過無把握的事情,孟古青定了定心神,「你們認識十幾年,你應該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