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威嚴冷淡,聽不出是斥責還是維護。
李如琢微微一滯,心中不甘:「父皇,他們……」
「退下!」
李如琢握了握手中的劍,雖不情願,卻還是退到了人皇身後。
人皇這才對眾人道:「朕之所以不告訴諸位,原因很簡單,因為朕也無能為力,上天之意旨,豈是我等凡人所能臆測,至於爾等所言罪魁禍首……」人皇微微一笑,眼神雖不凌厲,卻含無限威懾,被掃到的人無一不眼神遊移,「還望諸位勿因一時激憤而有所遷怒。」
九華派的試靈會上,幾大長老拼盡全力,試了幾次都沒能請出通仙橋,眾人才逐漸發現事態的嚴重,聯想幾年來靈氣越來越稀薄,所有人的修煉都日益艱難,十八年前通仙橋詭異的一幕再度被提起,一個可怕的念頭浮現於眾人心中——通仙橋消失了。
雖然這個事實令人難以接受,但這是唯一說得通的理由。
人們都揣測是因為人界將要誕生神明而惹來天怒,招致如此禍端,群情激奮之下,眾人紛紛商議要到皇城趙人皇要個說法,如今面對態度強硬的人皇,卻又生了退卻之心。
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八年,誰都說不準通仙橋是什麼時候,到底為什麼消失的,人皇作為天下共主,修為一騎絕塵,無論在修仙界還是民間都十分有威望,若單憑臆測就公然和李氏皇朝作對,恐怕會為家族門派帶來災禍,而且如今出了這樣的事,除了人皇也無人能主持大局。
見眾人漸漸冷靜下來,人皇才慢條斯理道:「通仙橋消失一事非同小可,這關係到在座每一位掌門的仙途,若是諸位願意,還請坐下來與朕一同商討對策,尋找解決之道。」
各個掌門互相對視一眼,心中已經有了定論,收起飛劍紛紛落地,向人皇恭敬行了一禮,齊聲道:「謹遵陛下旨意。」
然而雲浮知道,這不過是人皇安撫眾人的權宜之計,通仙橋都沒了,還能商議設麼對策,其他人何嘗不知,卻因為不是人皇的對手,不得不下這個台階罷了。
又過了幾年,凡間的靈氣愈發稀薄,很多修士的修為甚至已經停滯,包括李氏皇族,這期間眾門派聯合布陣施法無數次,天上始終毫無動靜。
大殷的天空似乎籠罩在一層陰霾之下,一種壓抑又扭曲的氛圍像是帶著劇毒的花粉,在仙門世家之間擴散蔓延。
厲後和太子的性情越來越暴虐,時常發生打殺宮女內侍的事,人皇下旨申飭幾次也毫無用處,而李如琢似乎不為外界所擾,一味加緊修煉,只是越來越沉默寡言。
因為如此反差,皇城內漸漸流傳出二殿下性情仁善,肖似其父,堪為人主的傳言。
厲後知道後,破天荒地召見了李如琢,然而沒有讓他進殿,只讓內侍傳話,命李如琢在跪在殿外自省。
第35章
厲後所居宮殿名叫鳳凰台,在皇城內是僅次於九霄殿和人皇的紫微宮的殿宇,厲後與人皇同朝理政,鳳凰台上每天大臣、修士進進出出,她此舉毫無疑問是在當眾羞辱李如琢,讓他在文武百官,仙門世家面前顏面掃地。
針扎一般的細密疼痛從膝蓋傳來,李如琢跪得筆直,身形都不曾搖晃一下。
雲浮卻在這期間觀察到了一件事情,出入厲後宮殿最頻繁的,是一個身材高大魁梧,面有鷹視狼顧之相的中年男子,她聽到內侍恭敬地喚此人為大司馬。
人皇近臣,趙氏先祖,趙晉。
難道他這個時候就已經得到曜天的神諭了?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人皇和李如琢的死期快到了?
不知到為什麼,雲浮心中湧起一陣陣的難過,她被困在李如琢身體裡,被迫隨他走完他的半生,兒時的聰慧敏感,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以及如今的溫和隱忍,他從來不會重責身邊的宮女內侍,也不會仗著身份以權壓人,更沒有想過要爭權奪勢。
他一直都很聽人皇的話,即使知道自己飛升無望,也從來沒有放棄修煉,不斷精進修為,不過是為了大難來臨的那一日,能夠保護自己的親近之人。
人皇很快就得到消息趕來,毫無意外地又和厲後大吵了一架,這次人皇態度十分強硬,直接下旨禁足了厲後,還收回了其協理朝政的權力。
朝堂上議論紛紛,越發覺得人皇想要易儲,與此同時,某門派渡劫期的長老仙逝,而其大弟子幾日後就突破化神期的消息傳遍了修仙界,整個修仙界一片譁然。
朝堂和修仙界都亂成了一鍋粥,天下,就要大亂了。
入夜時分,人皇來到李如琢寢宮,太醫正在為李如琢的腿敷藥。=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0_b/bjZMD.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