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
前朝的官員們,這回是徹底不同意皇上繼續北伐了。
甚至覺得,這是老天爺在警醒皇帝,不該繼續窮兵黷武下去。
但皇帝獨斷專行,無論臣子們怎麼反對,都要繼續北伐。
沒想到,讓人唏噓的事情發生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今年已經七十多歲的周大人,他在大殿上,向皇上死諫:
「昔孝武皇帝北擊匈奴,雖鑿空西域,何其壯也。然元封年間大漢戶口減半,海內虛耗,耆老泣血於道,稚子曝骨於郊。及至巫蠱禍起,儲君橫死,方有輪台罪己之詔!此非前車之鑑乎?老臣殘軀七十有三,早該殞身報國。如今,陛下一意孤行,老臣五內俱焚,只能以死相諫!」
說完,周大人就一頭撞在了大殿的牆柱之上,血濺當場。
雖然周大人當場沒有死,但也不過又撐了半個時辰,便含恨而終。
死前,周大人還撐著手,看著前方,字字泣血地念道著:「昔商紂拒比干而殷墟生草,漢武納輪台而昭宣中興。陛下!陛下!大齊傳承百年的江山,在此一念啊!」
死了一個忠臣,皇帝卻還沒有改口放棄北伐,只是把自己關在太極殿裡。
太極殿外,文武百官跪了一地,都不理解,為什麼皇帝非要在這個當口,出兵北蒙。
香君在後宮裡躲了那麼久的閒,終於是不敢再躲懶下去了。
若是如今這個關口,她還躲在昭臨宮裡一聲不吭,豈不是顯得她這個皇后一點都不賢德。
於是,夜裡,香君端著參湯來了太極殿。
她先讓宮人們給跪在外面的百官分發了些食物和湯水,然後便獨自一人,進了太極殿。
第385章 捧殺
香君走進太極殿的時候,皇上正坐在龍椅上,一隻手撐著腦袋,臉上儘是煩悶之色。
就連香君也少看到皇帝這副模樣,上回皇帝煩成這樣,還是他與太后因為天災和糧食鬥法的時候。
香君進來,萬里春立刻就鬆了一口氣,小聲在皇帝身邊說道:「皇上,皇后娘娘來了。」
皇帝蹙眉抬頭,看到香君提著參湯走了進來。
皇帝沒說話,繼續皺著眉,閉目養神。
香君看一眼萬里春,萬里春立刻打發了無關的人,他也退到門外站著,只是皇上身後的兩個親衛,是皇上無論去哪裡,都寸步不離的。
香君走到皇帝身邊,輕輕地放下了參湯。
皇上的桌案前,奏摺堆得高高的,香君瞟了一眼,皇上正在看的,便是陝西總督的奏摺,說是錢糧和銀子不夠,馬上就是夏天了,還需要大批的藥材,不然陝西必起瘟疫。
「皇上,臣妾聽說您今日晚間連晚膳都沒用,實在是擔心您。」
皇帝嘆息一聲,這才再次睜開眼,看著香君遞來的參湯,卻沒有喝。
「放下吧,朕晚些再喝。」
香君將參湯放下,柔聲道:「國事雖然要緊,但皇上您的身子,才是最要緊的,莫要為了那些大臣們動氣。」
皇帝看著大殿外,那些跪著的身影,冷笑道:「皇后倒是好心,還給他們送吃的。」
「畢竟是皇上的臣子,臣妾想,他們這般,也是為了大齊的江山。」
皇帝臉上的神情更為嘲諷,冷笑道:「你真覺得這些大臣們跪在這裡,是為了大齊江山,是為了朕的萬世英明麼?」
「臣妾實在是不懂前朝的事情,但這天下都是皇上的,無論是後宮的妃嬪,還是前朝的臣子,都應當一切為了皇上,這才是為妾妃、為臣子的本分。」
皇帝笑了笑,看著殿外那些朦朧的人影,眼裡儘是厭惡和嘲諷。
「前朝的這些大臣們,可與後宮婦人不同。他們一個個口誦聖賢書,卻心懷虎狼計。你真當他們是什麼善類麼?」
皇帝看香君一眼,繼續說道:
「大齊就這點家底,北邊要防北蒙,南邊要剿蠻夷,中間還有黃河、長江年年泛濫。朕當了這麼些年皇帝,也算得上夙興夜寐,矜矜業業。他們呢?一個個不知感恩,只知道罵朕,朕稍微享樂,便要說朕奢靡誤國。朕想要做一番事業,他們就罵朕窮兵黷武。他們呢?一個個家裡都是良田千頃,妻妾滿院啊?就那左相,小妾和兒子比朕還多!一個個自詡清流,罵朕重用宦官,罵亭雪貪銀子,可亭雪卻還知道孝敬朕,給朕修宮殿,送寶物。他們只知道整日君君臣臣第念著,背地不也往老家運銀子,運字畫麼?」
香君聽得不敢吱聲,她雖然知道文官們難纏,卻不知道,皇帝心裡對他們有這麼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