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女郎出手相救,恐怕我這孩子……」年輕的婦人慾言又止,語氣帶著哽咽,她雙眼為紅,身上穿著簡單的布衣。
溫綺羅此時也不由得面色冷肅:「這樣小的孩子卻任由他跟隨其他人上山下水,這次是巧合,我和幾位友人恰好路過此地,可若是沒有人經過,你可曾想過後果?」
婦人想了一下,心中也是一陣後怕,臉色蒼白地看著懷中的孩子。
「下次我一定會注意,定然不會再讓他到處亂跑。」她看了一眼天色,便主動盛情相邀:「我看娘子並非本地人,想來是外地來的。一路上舟車勞頓不易,不如到家中做客,也好答謝女郎救命之恩。」
溫綺羅含笑搖了搖頭,婉言拒絕:「不必,時候也不早了,我先告辭。」
她的目光忽然落在界碑上,眼眸驀然一縮。記憶中的影子逐漸浮上來,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上一世沈宴初之所以能夠連中三元,齊恩師致仕歸鄉後便是住在這個村子。當時沈宴初曾經洋洋得意說過,溫綺羅不經意便將此事記了下來。
難怪。
難怪會感覺到如此熟悉,原來是這樣。
溫綺羅猛然睜開眼,陽光撒在她的臉上,她整個人的肌膚仿佛發光一般,散發著粼粼的銀光。仿佛從畫中走出來的仙子,讓人望而生畏,分毫不敢褻瀆。
她抿了抿嘴唇,這是她重活一世以後第一次感覺到軌跡的變化,原本發生在另外一人身上的事情反而更替到江知寂身上。
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正在撥弄著事情的軌跡。
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溫綺羅緩緩捂著心臟,感受著來自心臟的躍動。
若是如此,那……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回到馬車邊,那老翁頭戴斗笠,不是何時站了起來,不動聲色看著江知寂。只見江知寂一身素雅衣衫,手持摺扇,但在日光之下,容貌極盛,其姿容病弱中帶著幾分清雅,當真有前朝遺韻。周身縈繞的書卷氣無論如何都叫人無法忽視,老翁走上前,手中提著一個魚簍。
明溪亭看見他,便忍不住出聲問道:「老人家,我看你在這也坐了挺長時間,不知道你這收穫如何?釣到了幾條魚?」
老翁發須全白,整個人的頭髮宛如霜雪,臉上的褶子蒼老得宛如樹木的年輪,他身形佝僂,整個人極為消瘦,枯瘦的手指提著魚簍,另外一隻手則捏著一根釣竿,儼然一副捕魚人的打扮。
明溪亭聲音清亮,哪怕是站在不遠處溫綺羅恰好聽到這句話,可是老翁連一個多餘的眼神都沒有分給他,而是目不轉睛地看向江知寂,渾濁的眼球中帶著深深的打量。
他步履蹣跚走向江知寂,站在他面前停下,「敢問郎君可是讀書人?」
江知寂不置可否。
老翁眼底一亮,他放下手中的魚簍,問了幾個問題,來自不同的經書,又隨機詢問了幾個前朝懸案,已經許久都沒有人能夠將此事查明。
江知寂不卑不亢、對答如流。
老翁滿意點了點頭,眼前的青年雖然一身粗布麻衣,可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清貴之氣,這並非養尊處優所帶來的,而是發自內心,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涵養。知識這麼淵博,倒不是一個空有長相的花架子,哪怕面對刁鑽刻薄的問題,幾乎沒有任何思考對答如流,想來無事時,應當看過這些案件,並且對此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兩個人的對話並未刻意遮掩聲音,溫綺羅將二人的對話聽得分明,心中不由得微微感慨,若是尋常的漁翁,哪裡可能會知道這些東西,恐怕連幾個字都不認得,哪裡會針砭時弊,連那些較為冷僻的古籍都問到,這並不像是在詢問,反倒像是在考察。
第258章 良師益友
溫綺羅眸光閃爍,愈發覺得此人應當就是傳聞中的帝師。年齡和學識都對得上,就連場景也分外相似,唯一不同的便是沈宴初並非在此地遇見帝師,而是在其他州府。
老翁一邊問,一邊不斷點頭。再次看向江知寂的目光中更多了幾分欣賞,那眼神分明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弟子。
「先生實在學富五車,令人敬佩。」江知寂聲音淡淡地開口,漆黑的眼眸看一下溫綺羅,只見少女雙手負在身後,笑意盈盈地看過來,那猶如秋水的眼眸中分明是在旁觀,江知寂看著她狡黠的眼眸,心神微微一動,只想靠近溫綺羅,哪裡還能分得出其他心思在這老翁身上,他抬起下巴:「若是無事,我便先行一步。時辰不早了,先生還是早早回家,莫要家裡人等急了。」
老翁黑瘦的手指摸了摸鬍鬚,確定沒打算就這麼放過他,突然問道:「不知這位小友,可願做我的弟子?」
溫綺羅眼眸中露過一絲詫異,紅唇微微翹起,事情似乎比她想像之中還要好得多。
還記得上一輩子,溫綺羅被沈宴初的皮囊和能言善辯迷惑心神,當真以為他便是此生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