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2 / 2)

看來,定是她的策問答得極其精妙,才讓夫子們一致認可,將她評為頭名。

策文答卷上,硃筆醒目地圈出了甄善美的名字,旁邊批著「甲等」、「上佳」。

袁錦城逐字逐句看下去,直到最後,心服口服。

甄善美顛覆所有學子認知的地方在於,大家或多或少都會以科舉應試的思路來答題,或辭藻華麗,或引經據典。總之,無不是懷著高中的想法去行文作答。

待看過甄善美的卷子便會明白,二者的差距。

比如最後一道策問,題目問的是鳳陽府洪災治理,如何在荒政三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這道題說難不難,但要答出新穎卻極為不易。

袁錦城答題時結合歷史上的治水案例,以及儒家典籍中的理念來闡述觀點,提出興修水利、開倉放糧、加強預防等措施,逐一細化,他這一卷得了甲等中。

而甄善美的答案,文字質樸平實,毫無修飾,全文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

同樣是開倉放糧,她詳細規劃了放糧方案:依據當地受災人數、受災程度劃分不同區域,設立固定放糧點,再按照每人每次三日口糧的標準發放。

多少災民,需要多少糧食,以及分發完這些糧食需要的天數。

她都精確計算出,並計劃好了。

在安置流民方面,也細緻入微。

從如何安全轉移流民,到及時提供醫療救助,再到著重強調尋找乾淨水源,預防時疫發生……每一處細節都考慮到了。

還有,對於「減糶出貸」這一策,她也進行了全面擴充。

比如,為防止有人囤積居奇,規定每人每次購糧限額,根據受災程度和還款能力確定個人的貸款額度,確保資源合理分配。

這一篇,他實在答得太全面、太完善了,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每一條措施都具體可行。

簡直就像是一份可以直接頒布施行的政令。

袁錦城反覆讀了好幾遍,由衷感嘆。

甄善美拿這個頭名,實至名歸。

自此,學子們看尋真的眼神徹底變了。

一下子從「廢物關係戶」變成「學院風雲人物」。

尋真的感覺是——很爽。

還有,之前嘲諷過她的孫嘉佑,現在根本不敢出現在她面前。

尋真出書院時,去榜單那看了眼。

她的名字排在第一,下面依次是紀慎,袁錦城……

看來這兩位同學的成績還是挺穩定的。

尋真再次看了看自己的卷子,心想,運氣占了很大成分。

畢竟她親身經歷過,當過一段時間的「流民」,自然而然地便關注到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而尋真也終於明白,青麓書院確實是憑實力論英雄,之前被孤立,就是因為大家以為她是走後門進來的,都戴著有色眼鏡看她,如今她一舉奪魁,大家的態度立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有幾個還專門跑來向她道歉了。

趙崇立也對她格外關照,天天給她開小灶,教她作詩寫賦。

尋真受寵若驚,夫子的這一份特別關注,太沉重了。

一日,趙崇立還問她:「為何不住在院中,你這般每日奔波往返,甚是耗費時光,廷秀那間屋子還空著,不如把你安排進去?」

尋真忙謝過夫子的好意,道:「先生有所不知,我與小妹遭逢災禍後,便相依為命。她夜間若見不著我,便常夢魘,所以,我是定要回去陪著她的。」

趙崇立便不再說什麼了。

尋真拿了第一之後,更加努力了,常常挑燈夜讀。

享受過這種打臉爽感後,很難不沉迷。

甄凌不禁有些擔心:「莫不是這書院太過嚴苛了?你若讀得累了,要不就不讀了?」

尋真道:「沒事,我自願的。」

在背完兩大本詩集後,尋真寫詩的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詩賦上,原本只能拿乙等中、乙等下,現在已經能穩定在乙等上了。

她的進步速度讓青麓書院的學子們大為驚訝。

「甄善美之前詩賦那麼差,都能拿頭名,如今寫詩也越來越像樣了,照這趨勢下去,恐怕沒人能比得上他了……」

另一人嘆道:「……看來,我是沒希望能免束脩了。」

「你嘆個哪門子的氣,本就沒戲。若甄善美沒來,此次頭名必還是廷秀的,廷秀本只需再勝兩場,便可免束脩了。」=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4_b/bjZiI.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

最新小说: 父欲(H) 當攻略對象是惡毒反派們 炮灰女配升職記 頂罪十年,重生送前夫全家殯天 簪纓世族有明珠 從長生苟到飛升 婆家偷聽心聲,換親世子妃成團寵 何時杖爾看南雪 穿書女想撬我對象[七零] 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