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咋辦?!咱們賺多賺少,對岸人說了算。這可不行啊。」
權山柳哪能不知道。這次三省大集的舉辦,他們白浪村純屬命好蹭上了熱度。竹坑鄉現在最著急的事解決丹江防洪大堤的建設問題,所以才搞了這麼一出緩和兩岸關係。
但姜崖說得沒錯,修建防洪大堤也是為了保障兩岸村民的生命安全,確保兩岸未來發展不受威脅。
白浪村不過是陝西省漫長省界線上的一處不起眼的小村子,因為鄰居是其他兩個省的,所以今天才有嶄露頭角的機會。只要緊緊抓住機會,搭上對岸發展的快車,以後不僅能喝上湯還能吃上肉。
而且權山柳想得更遠,只要給她一個機會,她就能把白浪村折騰出不一樣的面目,到時候就不一定全指望對望手指頭縫裡漏出來的那點遊客,白浪村自己本身就是大家願意來玩的地方……但凡想想就讓人心神盪悠,忍不住笑出聲來。
現在急也沒用,只能徐徐圖之。
明天她就去鎮上要政策要錢去。人家對岸都能破除萬難搞發展,憑什麼白浪村就不行? !
「村長,說是今晚新聞會播今天的大集。」
權山柳毫不在意地擺擺手,「看啥看?等咱們村搞好了,天天上電視。」
-
陳元基家裡坐滿了人。
「今天大傢伙累了一天,兜里賺了錢,好歹笑一笑嘛。」陳元基打趣道。
「有啥好笑的。一想到白浪村和郭店村賺走了咱們村應該賺的錢,這心裡就憋屈!」
「是啊。電視台上說得天花亂墜有什麼用。他們兩個村還不是蹭我們的遊客,賺我們的錢。 t」
陳元基嘆了口氣,「要是沒有今天三省大集這個藉口,鄉政府不會搞這麼多遊客來。我們賺不到這麼多錢。」
眾人沉默了片刻。
「反正就是不爽!」
「今天我們可沒過去掀他們郭店村的攤,算是仁至義盡。」
「對。他們的人過來工地上掙錢我們也沒攔著。」
「元基,你說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我們要憋屈到什麼時候?」
陳元基心裡也憋屈,可現在是他們碼頭村想把大堤建起來。
聽說因為這次發洪水死了人,鄉政府從上到下都被縣裡追了責,還扣了獎金。別人不清楚,他最清楚。
葛興國、徐洪福、姜崖、王學海他們盡職盡責,從不懈怠,即便被村里人罵得狗血淋頭,該笑還笑,該推進還推進。他們不憋屈嗎?當然憋屈。可他們憋屈沒地方吐出來,更沒地方控訴,只能憋在心裡。
「等大壩修好,咱們占據了主動權……」他只能這麼回答。
只希望明年碼頭村正式開業能如姜崖所描繪的有個好錢程,好未來,好生活,所有人才能忘了過去的仇恨和痛苦。
第133章
三省大集舉辦後丹江橋熱鬧了許多。兩岸三村之間的走動比以前多了許多。就連來竹坑鄉鄉醫院看病的外省人都多了一些。
姜崖走在路上時不時碰到一些陌生面孔跟他打招呼,叫他小姜同志。他總被當街攔住,有人問他這個三省大集能不能每天都開,有人問他能不能幫忙賣家裡養的走地雞,有人問他紅十字會的補助該怎麼申請?
好似他成了竹坑鄉街頭巷尾最權威的百科全書和萬能選手,什麼問題都清楚,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王學海看得直搖頭, 可姜崖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總會從公文包中掏出筆記本和筆來,耐心回問對方的需求,不管他是竹坑鄉的還是對岸兩個白浪鎮的。
其中「臉皮最厚」的當屬陝西白浪鎮白浪村的權山柳。她現在簡直把竹坑鄉當做自己的辦公地點,動不動就跑來找徐洪福和姜崖。讓他們幫忙介紹養雞專家, 幫忙牽線大廠管食堂的人,幫忙修改申報資金計劃書等等。
這個女人每次來都笑呵呵的,手上還拎著殺好的雞,或者剛出爐的饅頭。
伸手不打笑臉人,即便徐洪福和姜崖忙得飛天飛地,每次也會抽空幫忙。
有時候葛興國忍不住感嘆,要是權山柳這個歐根是竹坑鄉的村長該多好,有想法, 還有行動力,而且每次姜崖委婉告訴她某件事方向不對或者當下不可能實現, 權山柳第一時間總是懷疑,回去反覆確認後這才投降。但每次總會提出姜崖都沒想到的處理路徑……
郭店村的郭正初自從三省大集後就銷聲匿跡,也不知道在忙什麼。但郭店村人至少有一半青壯年在碼頭村的工地上幹活掙錢,還有少部分人跑去金竹村和梁家窪村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