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伙互相看了一眼,都沒吭聲。
緊接著姜崖開始講這次旅遊開發的主要思路。他打開一張地圖,「碼頭村未來將實施封閉收費管理模式。範圍從北邊的北街開始,延續至南邊的南街關門。西至丹江河漫灘,東至明清古街後牆與新泰街的交叉線……」
大傢伙都爭前恐後往前湊,試圖看清楚自家房子到底在沒在範圍內。
新泰街是碼頭村這兩年興起來的新街。明清古街年久失修,商業功能衰敗,碼頭村的主要商業和服務設施都轉移到了新泰街上。很多老房子居住條件比較差,這部分村民就在新泰街上建了新磚房。
新磚房自然與古街的建築風貌不一致,不過木已成舟,未來會對這部分建築穿衣戴帽,仿古式處理,當然不可以建高層建築,破壞整體風貌。
「這不行吧。我家的老房子劃在景區裡頭,我們還想重新建新房。現在不讓建了嗎?」
「新泰街上的房子為啥不能划進去?我們也想在景區裡頭掙錢啊。」
「幹嘛要封閉管理?他們□□洞都不收門票。以後我們村民進進出出多不方便,跟遊客混在一起,亂七八糟的……」
「不收門票才傻!收了門票我們就可以分錢啊。」
大家眾說紛紜。有的因為被劃入景區不樂意,有人因為沒划進景區不樂意,有人不想閉門管理,有些人想閉門。
姜崖讓大家稍安勿躁。
就他剛才說的封閉收費以及劃定界限在縣鄉兩級政府會上也經過了激烈的爭論。
先說封閉收費。有人認為竹坑鄉目前的區位條件還不足以讓遊客跑這麼遠掏錢逛景區。姜崖聽到這些話真是忍不住感嘆。當初他在金竹村的村會上力推□□洞景區免費的時候也是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大家不理解,不支持,憑啥讓這些人免費玩。沒有門票哪裡來的收入?當時他就是用區位條件不足以讓遊客跑這麼遠來掏錢的理由。
現在迴旋鏢直接扎過來。有人拿□□洞來舉例,讓姜崖給個解釋。
還能是什麼原因?因為碼頭村值得掏錢,值得大家跑遠路來掏錢。
「值得?是憑那幾座冷冷清清的會館?還是憑那700多間破破爛爛的老房子啊?」
「是啊,要是能搞起來早搞起來。現在咱們手裡不過就是點文物維修的費用,還要專款專用,要我說就把那幾個會館修一修,北關門重建,南關門修一修,再湊點錢租下幾個門面賣土特產,租一兩個大院搞農家樂,差不多就能開業了。」
姜崖沒接這人的話茬。
他說的問題牽扯到景區界線的問題。姜崖當時也是拿出今天拿出的這張地圖,於是立馬又有人提出質疑。
「你劃這麼大幹嘛?成本太高,回本壓力會非常大。就把有會館古建築群這條街搞起來就行了。」反正省級文保單位的保護範圍也主要在這條街上,何必給自己那麼大壓力。
這代表了不少人的觀點。
姜崖正色說就是因為過去總把關注點放在這些最亮眼的會館群上,所以旅遊一直搞不起來。
竹坑鄉從戰國時期就是秦楚兩國交界的重要關口,當年朝秦暮楚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東漢劉秀在這裡一舉打敗王莽,見證了東漢的建造歷史。唐朝安史之亂之後,這裡又成為長安聯繫江南的貢道,是南北經濟動脈的關鍵節點,和京杭大運河、蜀道並成為三大貢道。明清時這裡再次興旺,成為著名的水陸碼頭和區域商業重鎮,只不過隨著隴海鐵路的建設以及丹江河道淤積,竹坑鄉這才被歷史暫時遺忘。
現在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撤掉歷史的大霧,讓這座延續千年的古貢道、古漕運碼頭、古鎮古街再次站在人們的面前。
它並不如大家所看到的這般孱弱和空洞,它有著深厚的底蘊,它曾經康衢數里,巨室千家,百艇接檣,千蹄接踵,熙熙攘攘,異常繁華,它曾經三座漕運碼頭同時啟用,數百船工搬運不止,沿著河岸吊腳樓鱗次櫛比,茶館酒館旅館要啥有啥,它曾經每年運出的桐油、生鹽、生漆以五萬斤起算,有數不清的百貨商品……
它當然不t僅僅只有這幾座保留下來的會館,不止這幾百間民居,它裡面蘊含的丹江文化、漕運文化、商賈文化一層套著一層,一環套這一環,揉在一起,合在一處,才形成這樣的竹坑鄉。=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o.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