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1 / 2)

它不值得嗎?

它當然值得!

第117章

即便姜崖拿出竹坑鄉證據確鑿的歷史脈絡,描繪出千百年來這裡軍旅莽莽,貢道穿梭,商賈雲集,水陸交錯的畫面,可還是有不少人在縣鄉兩級政府會議上質疑:你姜崖到底想把碼頭村變成什麼樣?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說的再天花亂墜,辦不到做不成也無濟於事。

還是金文曲金書記以及郭騰飛郭縣長力排眾議,給了姜崖最大的支持。

金書記說在場的很多同事有很多憂慮非常正常,畢竟這是一件大家都沒幹過的事。而且也沒有多少可參考的成功案例。咱們摸著石頭過河,小心點總沒錯,但要是連下河的第一步都邁不過去那就不對了。我們對於發展要有容錯態度……竹坑鄉當初用金竹村集體荒地做為抵押物貸款,本就是做了別人沒做過的事,要是當時堅決反對,現在會錯失什麼,在場的大家都很清楚。

兩位領導的話給了這件事最基本的定調。

姜崖一看就是考慮成熟的,大家的質疑提問他都能一一應對。

為什麼要把景區四至劃到丹江河漫灘?

姜崖說碼頭村從古至今因為丹江的存在而存在,是它劈開山脈,在碼頭村這裡收緊,形成漂亮肥沃的河漫灘;是它一頭載大船,一頭載小船,在碼頭村交換,將南邊的生漆生鹽桐油運往北方;是它孕育了碼頭村,從漕運碼頭起始,在它的河邊一排排具有南方特色的吊腳樓拔地而起,船工們在這裡聚集,生活,茶館,酒館,旅館層出不窮;再後來,它成為商道,南來北往的貨物在這裡交換,江西人,兩廣人,湖南省,陝西山西人等等南來北往的人在這裡交易,店鋪、會館、寺廟、平浪宮等等拔地而起,成了集,成了街,成了村,成了鎮……

只是後來,隴海鐵路來了,丹江堵住了,貨物不通了,人散了,集市沒了,房子破了,一切陷於沉寂。

所以這並不代表碼頭村只有幾處會館,幾間民房。

過去的歷史脈絡不能忽略,過去的古鎮格局不能割裂……

現在就要破除唯建築論,唯文保單位論,把從古至今和碼頭村命運息息相關的丹江納入開發範疇,恢復上中下三個漕運碼頭,恢復河街吊腳樓,恢復丹江與碼頭村的空間關係和歷史聯繫,格局擴大,範圍擴大,思路擴大,這樣才有能向遊客展示碼頭村這個丹江孕育的商賈重地的真實風貌,才能調動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情緒,才能營造原真性的旅遊體驗。

至於為什麼不能把新泰街划進景區四至里?

姜崖說他設想的畫面,這裡未來將是古香古色的商賈重地,遊客一來就像進了一個並行世界,看到的,聽到的,吃到的,摸到的都是和慣常現代生活截然相反。新泰街是完完全全的新式磚房街道,只能通過穿衣戴帽,作為未來景區的風貌協調區,鼓勵在這條街上的居民開餐館、旅館、商店,但把它划進景區完全不現實。

這張圖上還劃定了各重要板塊的拆除、修繕、重建等範圍。這些問題在縣鄉兩級政府會議上爭論了很久,一輪會議定不下來,那就再開第二次、第三次,要把歷史帳、經濟帳、文化張等都算清楚,才能最終確定範圍。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稍微一點不合理的動作就會引起系列的不良反應。

陳元基作為最了解碼頭村的人,對此深表憂慮,瞧著這麼多需要整治的區域,他憂慮地覺都睡不著。

果不其然,在這次村民大會上,那些什麼歷史啊文化啊商道啊大傢伙都不管也不在乎,他們只在乎他家的房子有沒有在景區範圍內,需不需要拆除或修繕……

陳元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大家坐下來。

「總要讓領導們把話說完。不要領導說一句你們問十句。今天只是情況說明和政策宣貫會,後續我們挨家挨戶來談,有什麼問題可以先想想,到時候一起提過來。我們不能保證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滿足,但我們肯定會從你們的角度出發,從發展的角度出發,找到最好的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法。」

他這麼一說,會場的嗡嗡聲才消停下來。

姜崖掃視一圈後繼續道:「為了恢復我們碼頭村千年商賈重地的風貌,我們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升級改造基礎配套設施……」

分為公共區域和建築內部。公共區域主要是電線、有線電視線、通信線三線完全下地。

頓時有人提出質疑,有必要嗎?這要花多少錢?

當然有必要,哪怕前期投入大也要分錢出來做這項工程。現在的明清古街上,隨處可見亂七八糟的各種線,屋檐下,房頂上,樹杈上,能掛的都掛著,交織在一起,不美觀不說,還特別容易發生火災。

這一點大家沒話說,既然政府想搞那就搞,無非忍受幾個月的施工破壞期,不方便而已。

最新小说: 我家有烏鴉嘴寶寶 失業辦老年大學,我成叔姨心頭愛 小領主 《心结(强取豪夺)》 《燃潮》 《万人嫌小聋子嫁给渣攻舅舅后》 《失忆后赖上死对头》 《致我们终将到来的幸福》 《甘心情愿(作者:张大吉)》 《嚣张嫡女娶进门,残疾世子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