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騰籠換鳥」似的模式,看似「買定離手,你好我好,互不牽扯,乾乾淨淨」,把原住民徹徹底底換成了外來的經營者,古建還是那個古建,古街還是那條古街,但這種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的地方最為寶貴的生活氣息則消失殆盡,留下來的只有令人煩躁的賣東西的吆喝聲,再也沒有清早陽光下各張互相打招呼的臉,水邊浣洗的手,閒庭信步邁在古街上的時光……到處只剩下生意。
陳元基聽了姜崖一番解釋後這才把牴觸心理緩和下來,默默把計劃書接過來看。
計劃書上面寫得很清楚,古街開發第一條就是要保護。若是為了發展旅遊搞大拆大建,那會是逐本舍末,毫無意義。遊客也不會喜歡這種假大空的人造古街。第二條就是不強制搬遷,原來什麼樣還會維持什麼樣。
政府會在保護的基礎上,對整條古街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保護,其中重點工作有古建維護、拆除違建,電線下埋,還有排水排污管網的整治等。
陳元基看著計劃書,看似簡簡單單的數行字,可真要實施起來,每一項都不容易。這牽扯太多利益相關方,只是想想他的頭就很大。
徐洪福笑道:「老陳,你是碼頭村的村長,你對你們村的情況最熟悉,這項工作必須得到你的支持才行。所以今天請你來是想先給你透個氣,接下來很多政策就要請你和我們一起具體執行了。」
不說別的,拆除違建這一項就讓陳元基心有餘悸。這條街上700戶人家,情況複雜,除了有地契的有主房子,還有很多房主去了外地多年沒回來的「無主」房子,想拆還得先找到這些人,怕是這項工作都要耗費大量的精力。
「搞完這些後呢?」陳元基問。大張旗鼓地把整條街搞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然後呢,當擺設?
當然不可能當擺設。
按照計劃書,政府會成立項目公司,組成政府、投資商、村集體三方股權架構,各司其職,按股分成。政府主要負責規劃、協調、政策支持等,投資商主要負責旅遊運營,接受政府和村集體兩方監督,而村集體則是700戶原住民的集中代表,他們無需搬走,無需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被鼓勵參與整條街的旅遊運營。
陳元基沉默半天。
即便是找不到投資商,政府願意出錢把整條街的環境整治一番,那也是天大的好事。這條街真的太老了,很多老房子坍塌不說,大傢伙為了自家方便私自搭建的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一個不留神就出安全事故。放眼望去,古街上全是丑不拉幾的電線桿,電線桿之間懸掛著好多條電線混在一起,像甩不開的黑t色鼻涕,特別影響觀瞻。
「前幾天來辛老爺子老酒廠參觀的人中,有幾個不光對老爺子的酒廠改造感興趣,看了咱們這條街,也想參與旅遊運營。」
陳元基點點頭,這事他聽辛老爺子說過。老爺子是動了心。他總說自己年歲大了折騰不動了,可正是因為年歲大了,所以再不折騰人就要歸西了,不如趁著還能走得動使勁折騰。說不定能在死之前看到不一樣的光景呢。
這事非同小可,陳元基不能當場表態,只說自己再想想。
既然未來要以村集體的形式入股項目公司,他這個村支書肯定要擔起責任,作為領頭人,他要先明白才行。
幾人正說著,王學海沖了進來,他急得一臉汗,喊道:「快去看看,方正平正在拆房子。」
眾人一愣,姜崖連說兩聲壞了壞了。
這個叫方正平的人,家就在平浪宮旁邊,是街上難得的三進四合院。只不過因為多年未住,後院屋樑破損,已成危房。
陳元基臉色當即黑了。早在70年代,鄉里就說過這條五里長街上不允許建新式房子。這個方正平竟然在大白天堂而皇之地拆房子,簡直無法無天。
當然,政府自自有政府的道理,可村民們不理解,相反,他們認為蓋新房是有錢人才幹的事,是特別長臉的事,拆舊房蓋新房說明日子越過越好嘛。
幾人趕緊往外沖,幾乎小跑著一路衝到了方正平家門口。
清早遇到的那群施工隊竟是來拆方家的,姜崖看著已經被砸出窟窿的地面,頓時又氣又惱,方才應該多問一句的。這可不是一般的路面,這是走過多少馬幫隊伍的百年青石板路啊。=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2_b/bjZho.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